油气产业竞争新格局
多年以来,国内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严格管控,使得国内民营石油企业在国内油气市场缺乏“根据地”,踏足上游成为他们的诉求。
据悉,目前全国已登记的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区域中,95%以上由三桶油控制,民企获得的探矿权占比仅有1%。无疑,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权成为横亘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屏障。
事实上,针对油气产业链条中改革难度最大的一环,国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
在这其中,国内油气资源丰富的新疆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
譬如,2013年塔里木盆地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2015年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探矿权公开招标出让,再到2018年以挂牌方式公开出让5个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探矿权,无不彰显油气上游领域市场化改革提速。
此外,在油气勘查开采改革进程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3家油企也进行了让路。
在2017年新疆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三桶油同意退出在新疆的30万平方千米、近30个油气勘查区块,面向社会招标。
并且,为确保油气领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内已先后出台重要举措。
2017年5月,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这标志着油气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如今,国家拟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限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查开采力度。这一系列油气上游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将让更多民营企业、地方国企等拥有开发实力的单位获得新机遇,同时重塑国企、民企、外企多元主体竞争的油气市场格局。
2018年4月,恒力石化获取进口原油配额2000万吨/年。原油进口权的获得,助力恒力石化建成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的一体化项目。其产能将与中石油大连、中海油惠州等国家炼厂分庭抗礼。至此,揭开了以三桶油所属的主营炼油厂和地方炼厂竞争的时代序幕。
国内油气产业获发展新机
实质上,无论对企业而言,还是对国家而言,油气行业开放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国内油气产业长足发展的契机。
据中石油公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原油产量预计为1.89亿吨,同比下降1.3%,已经是连续第3年录得下降。
而与国内油气产量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油气高涨的消费需求。
针对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现状,尽管三桶油今年纷纷表态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入,但面对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拉动的油气消费需求,显然除了三桶油以外,还需要更多力量参与其中。
当前,我国油气资源总体充裕,具备可行的增储上产空间。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显示,全国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仅为34%,天然气的探明程度只有18%,大量的油气资源尚未探明。
此番放开上游油气的勘探开发,引入社会资本,将盘活油气资源,为保障国内油气安全的提供重要支撑。
于民营企业而言,进入上游业务,获取低成本规模油气储量,拓宽产业链,将是企业应对低油价风险的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中曼石油是一家以钻井工程业务为主的民营油服公司,此番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加快企业勘探开发与工程服务一体化进程,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除了企业本身,国内油气行业也将在改革中迎来发展新机。
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削弱上游企业的垄断,将激活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同时,竞争性的上游投入将带来油气业务的新一轮增长,进而推进国内油气产业发展。
三桶油和民营企业的“大考”
实质上,油气勘查开采权的开放,并不意味着三桶油丢了“奶酪”,也不代表民营企业获得了“大蛋糕”。
长远来看,油气行业上游领域开放,形成以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格局,有助于提升国内油气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众所周知,上游业务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伴随着高收益和高风险,而多元投资主体的参与,可以有效实现风险共担,提高勘探开发效果。
对于想参与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未涉足过上游油气资产的企业,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
此前,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查开采已经部分向社会放开,而获取油气勘探开采权的石油企业境遇却不尽相同。
涪陵页岩气田自2012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建成产能100亿立方米/年,成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中石化为了这一油气成果,在勘探阶段投入20多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页岩气招标第一轮中标的两家公司,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均未完成承诺的勘查投入,因此受到国土资源部的罚单。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