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生产与出口相关性越来越低
自1982年3月达成第一份配额协议以来,OPEC的产量协议都是针对产量做出具体规定,而非出口。配额——即“产量分配”的非正式名称,适用于原油,但不适用于凝析油和其他天然气液。
1980年至2016年间,OPEC的原油产量上升了31%,从2,540万桶/日增加至3,330万桶/日。但同期OPEC的天然气日产量从100万桶增加到580万桶,增长了五倍。
2016年OPEC内部的石油日消耗量也从1980年的260万桶增加到900万桶,增长了两倍以上。实际上,拜人口增加以及经济越来越繁荣之赐,过去四十年OPEC本身成员国的石油消费量也创下最快增速。
1973年OPEC石油需求占全球之比仅为1.8%,到1980年升至4.1%,2015年登顶至9.9%,2016年小幅回落至9.5%。1982年时,OPEC内部消耗了其原油产量的18%,到2016年这一比例则高达28%。
与此同时,为了从出口中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一些OPEC国家还重金投资于炼厂和石化厂。据OPEC自身的数据,该组织成员国的精炼产能已从1980年的530万桶/日增至2016年的1,180万桶/日。
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原油生产与OPEC出口到全球其他地区的原油和成品油的数量以及构成的相关性越来越低。对全球供需平衡以及库存至关重要的是扣除进口之后的净出口,而非原油产量。
原油供应量已迷失于数据浓雾中
此外,分析OPEC产出数据时,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
OPEC的内部消费量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沙特和伊拉克在夏季要消耗大量原油和燃料油,以满足电力和空调需求。所以在井口产量相同的情况下,出口量和对市场的供应量在不同的时间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相反,同样水平的出口相关的产量水平却非常不同,这要看炼厂的原油纳入量,以及国内电厂的原油和燃油燃烧量。更多油品资讯油品信息调油技术请关注公众号油品圈。沙特一直在建设燃气电厂,以减少发电时消耗的原油和燃油。
这一政策是明智的,但同时也导致了生产和出口关系的巨大变化,并成为不确定性的又一来源。而且,井口产量的情况仅由相关国家所知道,并不能独立查证而且要拖延很长时间才会报出来,这使情况更加混乱。
作为回应,一系列商业船舶追踪服务已推出,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信息播报,实时估计出口量。与其他商业船只一样,油轮必须配备AIS设备,连续广播关键安全数据,包括船舶的位置、速度、航向、目的地、装载的货物、外形尺寸和船舶吃水程度等。通过交叉检查其他来源的数据,包括港务局和提单等,AIS数据可以用来估算出口的原油和其他成品油的数量。
路透有自己的船舶追踪服务,包括Kpler在内的独立船货追踪公司亦估算石油流动情况。任何模式下,估算对于把AIS数据转换为出口量所做出的假设都非常敏感。但AIS数据可实时获得,因此许多分析师仰赖出口估算,而不是等待政府的产量数据来追踪OPEC正在供应的石油数量。
由于分析师和交易商难以让政府的产量和出口数据与根据船舶追踪所得的商业出口估算一致,因此结果一直让人困惑不已。最终,分析师和交易商在乎的是OPEC成员国向市场供应的原油和油品的数量和构成。
但是,OPEC当前的协议侧重井口产量,这既不能验证、也不是特别相关,只能让市场去搞清楚到底如何换算成石油供应和库存。未来,OPEC成员国或许会愿意把侧重出口并扣掉国内消费的协议看做是较为简单且透明的衡量依据。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