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棉花产业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打下坚实基础。但我国的棉花产业依然“大而不强”,同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我国棉花严重供大于求,不少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部分纺织企业买不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国棉。
主要原因有: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分散、机械化水平低,配套服务落后。二是棉花产业政策缺乏整体考量,国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补贴棉农,种植者重视补贴金额轻视市场价值,混等混级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国内许多大规模服装企业,多为“加工型企业”,生产能力较强,但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较弱,处于价值链低端,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随着低成本优势流失,中国棉纺织制造业竞争优势弱化。
为此,“十三五”时期应积极推动我国从棉业大国到棉业强国转型,实现中国棉业生产加工制造向中国智能、中国设计、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等转型。
第一,构建产业链治理模式,增强我国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建立棉花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创新管理产业公共事务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以全产业整体及共同利益为价值导向,保障多元行为主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打通行业壁垒,共同应对全产业变革和挑战,实现中国棉花产业链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全要素一体化,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无缝连接。建议试点以产业链为单元,编制中国棉花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完善政策决策机制,注重机会平等,试点建立行业重大政策听证会制度。
第二,推进棉花种植生产步入现代化,降低棉花种植者对财政补贴资金的依赖,增强市场对棉花种植和生产的引领作用。
第三,推进棉纺织产品品牌建设。完善棉花、棉纱、棉布及棉制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对棉花产业链企业科研设计投入资金减免税优惠。推进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