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润滑相关行业 纺织 正文
关注我们:

新旧两重天 纺织业“订单东南飞”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在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的格局下,以从功能研发、产品品质、品牌效应等方面加强创新的新兴产业和以人员密集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加大研发创新设计等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建立起竞争新优势,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在广州多雨、温差不均的春季中,外贸企业的体感也千差万别。

一些企业好像还身处寒冬之中,在漫长的煎熬中担心单薄的订单,担心接下来的日子;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盆满钵满的订单之后是忙不完的生产,这一年的时光,仿佛能咻地一下就过去了。

“好多企业比金融危机前还好。”广交会上,操着浓重口音的宁波双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这个做汽车充电器的企业在度过去年最冷的冬天之后惊喜发现,客户开始回归了,订单明显回暖了,这个新兴行业的未来似乎也明朗了。

然而,传统行业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慢。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些订单了,至少能维持一两个月的生产,但现在手里的订单也就能够撑半个月。”一家做纺织品出口生产的江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企业对自己的前景一片迷茫,甚至不确定要不要参加第三期广交会,不确定订单能否摊平参会成本。原本以自主品牌为发展路线的公司,也不得不像几年前一样,走回给大企业做贴牌代工的老路。

在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的格局下,以从功能研发、产品品质、品牌效应等方面加强创新的新兴产业和以人员密集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加大研发创新设计等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建立起竞争新优势,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制造业——新旧两重天

对于东宇鸿翔新材料客户有限公司负责人段瑞瑞来说,4月是个太好的月份。

“订单都回来了,过了年进入4月份,很多大订单就都发货了,直到5月份,和此前比多了很多,因为我们有几个大客户支撑,我们大客户一来,直接翻四番是肯定的,原来假如1000万的话,这月就能5000万。我感觉应该会很好,大客户一发货的话,平均一个月发个5000万人民币是没有问题的。”段瑞瑞告诉记者。

在广东梅州,专业工程机械配件生产企业梅州鸿荣重工有限公司一派忙碌,大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生产线上紧张而有序。“去年产值3000多万元,而今年第一季度产值已超千万元,目前基本都是零库存。”公司总经理吴柏强说,该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单一配件生产到整车“交钥匙”工程的转变,今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随着订单增加,提升产能正被提上日程。

“相比去年,今年企业接到的订单有明显增加。据我了解,这也是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订单减少的企业比较少。”一家制造业企业内部人士透露。

然而,相对于情况普遍较好的机电制造业,传统的行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建材展区一家瓷砖企业展位面前,一张用英文写着“我们欢迎中小订单”的标语被挂在醒目位置上。去年以来,建材行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出口需求不旺等问题,企业订单量下滑较大,出口柜量几近腰斩。为了保证订单量,中小客户正在成为新的支撑。一些中小客户带来的订单甚至能占到企业在广交会订单总量的六成左右。

一季度很差,在广交会上感觉到一点回暖,“这是一个阶段,熬过去就好了,努力也没有用,销售疲软了,没人买,升级也没有用,下滑的速度大,盈利也不多,熬着呗。”一家建筑材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纺织业——订单东南飞

相对来说,纺织、鞋服的行业差距就更大。

安踏、特步、361度等10多家鞋服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订单实现逆势攀升,部分企业增幅甚至超过10%。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订单量的前景甚至影响了参加广交会的积极性。

“纺织业作为上游企业,受到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没有订单难以生产,一方面是库存问题比较严重。”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对中小企业来说,问题不仅是高昂的用工成本和青黄不接的订单,还面临着东南亚地区的低价竞争和订单流失。“海外订单至少有20%流失到了东南亚。”上述纺织行业负责人表示。去年的订单比之前明显下降,总订单数较此前的近2000万美元减少了10%。而今年,看趋势或将继续下降。

事实上,不只是国外企业在东南亚建厂,国内的企业在东南亚的建厂热潮也已经到来。东南亚工人的工资水平只有国内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由于用工成本低廉,生产成本可比国内工厂至少降低20%。这部分企业报价比在国内生产的企业报价能低出好几个点。对采购商来说,价格的因素占了采购意愿的很大部分。低价已经成为纺织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不仅是低端领域,订单外流的现象在中高端市场也日渐频繁。作为全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江苏阳光集团有一半产品出口欧美,在海外中高端市场上很有口碑。然而,去年以来,不少大客户、高端客户将订单重新放回了欧洲,因为高端产品的中国制造成本甚至高于欧洲。

作为纺织大国,我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渐弱。去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了4.9%,近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记者在东莞看到,有纺织类的企业已经倒闭,“厂房出让”的牌子已经挂出来了。对于不少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改进设备、增加样式、拓宽销售渠道的“转型努力”,并不足以抵抗外贸形势的恶化。以智能化对冲人工成本似乎正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制造环节智能化

制造业通过“中国智造”迎来春天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模本”——科技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动力。

“每个公司都会摸索转型升级,但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对于传统的贸易型包括工厂型企业,转型升级很困难,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这几年工厂在资金融资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双联电子的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蕴含着巨大潜力,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部分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据媒体报道,在江苏邦源的包覆纱生产车间,300多台机械正快速纺纱,原来需要七八十人的车间,目前只需不足30个工人值班,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也更高。

上述纺织企业也努力地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并竭尽全力开拓新市场。但这样的转型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较少,并没有真正的创新,更多的是引进韩国等地的技术,模仿和学习,同时采用日本和英国等高附加值的原料,增加价值。在市场分工细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大方向,是成为大企业和品牌企业的贴牌商或从事产业链上的配套环节。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企业应仔细研读国家政策,紧跟国家大战略,从中聚集政策势能,并转化成企业发展能量,在核心技术研发上下功夫,以助力企业进行产业创新和成功转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