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润滑相关行业 石化 正文
关注我们:

对石油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油气行业如何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从价值创造角度重塑油气产业链,增强创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石油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对石油行业供给侧改革展开了深入的思考。

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位震荡、国内经济下行“三期叠加”,油气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油气行业如何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从价值创造角度重塑油气产业链,增强创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石油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对石油行业供给侧改革展开了深入的思考。

从价值创造角度,推进全产业链结构性变革

刚刚过去的2015年,国有三大石油公司利润创近年来最大降幅,从高油价时期的顺水赶潮,到低油价下的水落石出,这轮油价下跌暴露出的是我国石油企业在发展、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直言,国有油气企业以生产定市场发展的旧理念亟待转变,资源浪费严重,综合成本高企,经营利润下降,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在油气资源勘探方面,效益勘探开发理念还不够深入,部分油田仍以三级储量评价机制为主,而储量经济有效可采的评价指标往往被放到其次。

在炼油化工方面,偏重大而全,产能过剩矛盾严重,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重生产要求计划而忽视市场需求导向。

专家表示,油气企业供给侧改革不能停留于单个领域,而应从价值创造角度重塑产业链,协同一致创造有效供给,提高整体质量和效率。

在曾兴球看来,油气企业要着力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以油气产量为中心转变到注重现金流变化;从注重扩大生产规模转移到提高产品质量;从资产管理转移到资本管理,提高驾驭市场及时调整生产结构能力,形成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全产业链生产要素高效协同发展新体系。

“全产业链改革注重多生产领域协同进行,既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将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与短期需求侧管理保持发展动力一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表示,“全产业链改革需主攻关键环节,兼顾薄弱环节,才能避免系统性风险和改革片面性的泛滥。”

以天然气发展为例,短期看,低油价、低煤价使得天然气出现被“逆替代”现象,2000年到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达16.1%,而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仅为2.5%。但从长期看,天然气仍是未来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这就需要投入资源、资金调整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天然气多元化消费市场,做到短期策略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加减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有效供给

美国能源安全分析公司(ESAI)报告显示,欧洲和前苏联地区的炼油商计划在2016年年底关闭近6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这仅是全球炼厂在近4年时间关停产能的延续。

“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炼化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荣霖说,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和产品由市场决定,要下狠心加快无效产能退出。国内炼油产能面临需求减缓、出口压缩的双重困境,产品低端、单一等问题未解决,库存高企,产能过剩有其“绝对性”。

对于新增产能要加强投资回报约束,消除企业投产即亏损的窘境,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推进炼厂智能化和信息化。

“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改以生产燃料油品为主,向以生产燃料油品与化工原料并重转移。”曾兴球认为,化解石化企业产能过剩问题,要着力加强对各行业领域的高端、多元化有效供给。

“相对炼化企业,原油产能过剩是相对的,给结构性调整以充足的想象空间。”能源战略学者陆如泉说。近10年来,低碳发展理念达成共识,节能、减排引起重视,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降低了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但廉价石油依旧是最高效、最具竞争性的能源。

但高油价时代以量为主的生产思路已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要求,对储量产量没有增长潜力、投资回报率低、经营风险不可控的项目,要果断处置,将上游勘探开发由要量向求质转变。

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油田企业已经将经济有效可采储量作为油田生产经营的重要指标。“油气资源的刚性需求没有改变,变的是石油企业勘探开发的经济性需要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认为,不论是新能源冲击,还是原油供需格局改变,都不能说明油气行业已步入夕阳阶段。低油价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回归理性,油气资源开发更趋合理,避免浪费或高成本生产。

有专家认为,不论产能是绝对过剩还是相对过剩,都不能一刀切,增加有效供给需要进行油气企业资源再整合,通过兼并重组,保障产品供给是市场所需求的。

“但兼并重组,绝不是简单的资源、人员累加,而是需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指出。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有效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国有石油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得了诸多阶段性进展。

中国石油开放新疆勘探开发领域引入民营资本,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完成“混改”交割等一系列举措,展示着国有企业的担当和作为。

但成果与期望之间仍有差距,如何进一步推进油气企业供给侧改革,专家学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放开国有石油石化企业横向竞争市场。目前,国有石油公司仍存在内外部市场、关联、非关联交易市场划分,企业间竞争存在阻碍,“专业化本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然而,如果欠缺竞争对象,企业就没有了创新动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能量,更谈不上发挥一体化优势。”孙仁金说,去除市场横向竞争障碍,是企业创造环境“倒逼”自身提供有效供给,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石油石化企业通过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家层面改革相结合,创造更加优质的竞争环境,通过有效竞争提升企业追求效益创造效益的动力和活力,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制度性开支,是“再去规制化”的核心,从而提高生产要素有效资源配置,创造有效制度供给,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提高生产率等方面。

美国“页岩气革命”就是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形成了足以撼动世界油气格局的科技变革,其中,水平井、水力压裂等技术的革新功不可没。我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工程技术服务行业不缺乏人才、基础硬件,欠缺的是创新机制和人才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打通油气科技发展的快车道,需要的正是“制度供给”。

同样,围绕石油企业自身去规制化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多数企业存在非主营业务体量大、存续服务人员众多等问题,造成了“大而全”的问题,例如,一些矿区服务性机构,形成市场竞争真空,拖累了企业资源有效配置。

“企业‘再去规制化’就是要打破诸如此类的制度、行政性保护手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浩说,进而,通过股权改革等形式,将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供给要素配置到主营业务领域。

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顺应国家改革创造竞争环境更需要循序渐进。从近看,阵痛在所难免,但从长远看,把握未来发展机遇,借改革东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理性看待,更需果敢出手。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