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润滑相关行业 工程 正文
关注我们:

2月挖掘机销量劲增 日韩品牌借国Ⅲ崛起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2月份,全国29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共销售挖掘机3651台,相比2015年2月份的2774台同比增长31.61%。

人勤春来早,挖机销售好。2月份的挖掘机销售数据,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期,不仅没有受到春节假期和寒冬的影响,反而环比增长24.01%。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调查统计,2月份,全国29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共销售挖掘机3651台,相比20152月份的2774台同比增长31.61%。因为2月份挖掘机销售的迅猛增长,20161-2月份挖掘机总销量达到6595台,与20151-2月份的总销量基本持平,这是自2012年市场断崖式下滑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环比持平。


2010-20161月份挖掘机销量


2010-20161-2月份挖掘机销量汇总

2月份挖掘机销售的类型来看,大、中、小挖同比攀升明显,小挖同比增长31.71%,中挖同比增长29.76%,大挖同比增长38.75%。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资深分析师表示,往年2月份因为春节假期及开工受限等因素的影响,挖掘机销售一般都会往低处预期。今年的一反常态是否是挖掘机市场回暖的预兆?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资深分析师对此还是持观望态度。不管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红利,还是一带一路将带来的产能出清,亦或是工程机械下游的市政工程、农田改造、水利、园林等工程量增长带来的刚性需求,回暖是否真的来临,都需要大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

日韩品牌强势崛起

2月份挖掘机销售中,三一重工依然是排名第一,销售挖掘机771台,卡特彼勒以630台的销量位居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日立建机在2月份销量进入前三甲,319台的销量可谓为日韩品牌占比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而小松、斗山、神钢等日韩系品牌的挖掘机在2月份销量均超过200台,表现不俗。2月份,销量排名前四的品牌中,日系品牌占了两位,排名前八中,日韩系品牌则占了四位。以43.19%的占有率,国产品牌失去了挖掘机销售的半壁江山,反而日韩品牌以36.84%的占比强势崛起。除此之外,欧美品牌则表现稳定,占比19.97%


挖掘机销售占比情况

此次日韩品牌挖掘机的强势崛起,可谓是预料之中。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资深分析师表示,自201641日起,国内面临着停止制造、进口和销售装用第二阶段柴油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装用符合该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的新规的执行。对于日韩、欧美等国家来说,国Ⅲ排放标准早已开始实施。而在系列走访中,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也发现,许多外资品牌都在几年前已经开始着手针对中国本土国情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国Ⅲ排放标准的挖掘机。因此,许多新购机客户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心理天平还是趋向于技术更为成熟的外资品牌。

小挖占比超55% 

2月份,13吨及以下的小型挖掘机销量为2010台,占比略有上升,为55.05%13-30吨中型挖掘机(不包括30吨)销量为1308台,占比35.83%30吨以上大型挖掘机销量为2333台,占总销量的9.12%,小挖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大、中、小挖占比情况

三一重工以431台的销量高居小挖销售榜的榜首,占2月份小挖总销量的21.44%;卡特彼勒小挖销量为232台,占比11.54%;日立建机小挖销量为226台,占比11.24%。除此之外,2月份小松、斗山、徐工的小挖销量均超过百台。

从区域销量排名看,2月份,云南继续领跑区域销量冠军,以299台的销量位居区域排行榜榜首,江苏位居第二,共销售挖机269台,湖北以260台销量排在区域销售的第三位。传统的销售大省山东,因为受着北方地域施工等限制,仅以201台的成绩排在第五位。排名前八位的区域依次为云南、江苏、湖北、四川、山东、河南、广西、湖南等地。总的来说,挖掘机销量过百的区域达14个,与以往相比销售量可圈可点。

虽然1月份挖掘机销量还在同环比下降,但是,2月份挖掘机销量的逆势反弹,让1-2月份的总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这是否带来了某种信号,反弹势头是否能够持续,回暖终于真真切切地来到了吗?对此,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不过,从还在召开的两会中,不难看出,紧随“一带一路”打开产能合作新空间,借船出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产能出清的重要手段。从需求层面看,工程机械下游的市政工程、农田改造、水利、园林等工程量增长明显;另外以旧换新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销售增长。同时,国家多项举措加速房地产去库存,经济稳增长带动基建项目建设集中开工,都将带动市场对工程机械设备需求的增加。加之41日非道路机械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都为工程机械市场带来一些新鲜刺激。还是那句话,大家需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市场的变化。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