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润滑相关行业 石化 正文
关注我们:

低油价压顶 跨国油企伤筋动骨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低企的能源价格正在更深层次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脉络,最新的线索来自于实体企业的财务报表。从欧洲到美国,多家跨国能源巨头在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可谓“伤筋动骨”。

低企的能源价格正在更深层次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脉络,最新的线索来自于实体企业的财务报表。从欧洲到美国,多家跨国能源巨头在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可谓“伤筋动骨”。

海外媒体直言不讳地指出,低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之痛。然而,业内专家认为,国际油价近期可能仍将在低位徘徊。

低油价波及企业财报

英国油气公司BP2日公布的业绩显示,2015年成为该公司至少20年来表现最差的年度。此外,该公司还将裁员数千人,以应对国际油价暴挫的困难局面。

根据财报,BP2015年巨亏65亿美元,这一表现甚至弱于2010年。当时,该公司因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而提列大笔支出。而2015年第四季,该公司基本重置成本获利,也就是该公司定义的净利仅为1.96亿美元,大幅低于分析师预估的7.3亿美元。

同样于本周公布业绩的美国油气商艾克森美孚财务表现同样不佳,该公司在最近一个季度的获利创逾10年来最低,并预计资本支出将较2015年水准下滑25%,且暂缓股票回购。在2日的美股交易中,该公司股价收跌2.2%。当日,标普能源指数大跌3.3%,对标准普尔500指数造成的拖累最大。

上述两家公司只是诸多“伤筋动骨”能源企业中的一部分。此前已经公布的财报显示,雪佛龙13年来首度出现季度亏损,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此前预计,去年四季度的获利或接近腰斩。在该财季内,伦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每桶43美元,远低于上年同期的每桶76美元。

富国证券近期表示,原油价格目前在每桶30美元附近徘徊,在此价格下,预计多数独立产油商可能难以为继。该公司认为,油价需要在每桶60美元上方,这些业者才能损益两平。

全球经济痛点正浮现

低油价甚至还影响到一些能源大国的“生计”。据海外媒体披露,俄罗斯政府正在讨论多家大型国企私有化的可能性,作为填补石油收入损失的选项。在2014年,俄罗斯预算超过一半依赖油气收入。到了去年,油价大跌致使油气收入对俄预算的贡献占比减少至43%。在此背景下,国企私有化成为最主要的潜在资金来源之一。

彭博社分析认为,低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之痛。全球经济现在对新兴国家的依赖程度远超15或者25年前、上一次油价位于超低水平时期的依赖程度。然而,除中国和印度外,大多数新兴大国都拥有丰富的原油和大宗商品资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这些经济体现在约占全球GDP40%,相比1990年的时候其占比约翻了一番。目前,无论是俄罗斯、沙特,还是尼日利亚或者巴西,经济增长都在减速至非常缓慢的水平,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萎缩。

20159月国际原油触及6年半新低后上演3个交易日暴涨25%的“逼空行情”如出一辙,126日至129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4个工作日反弹,大幅跳涨8%,起因是俄罗斯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准备就原油减产与之会晤。

然而,疲弱的基本面使得原油上涨未能持续。与此同时,供应仍在增加,1月中旬伊朗国际制裁解禁,重返供应市场。1月,伊朗日均原油产量上涨了15万桶,OPEC日均原油供应由201512月的3231万桶提高到3260万桶。另一方面OPEC辟谣使得产油大国合作减产可能性减少。

此后,国际油价再陷震荡。在2日的交易中,纽约及伦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分别大跌超过5%4%,但在3日的交易中出现大幅反弹。而在北京41656分,近月NYMEX原油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上扬0.34%及下跌0.37%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俄罗斯引发减产疑云的动机是经济。油价暴跌至30美元以下,已经令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所以提振油价来帮助脆弱的财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孟鹏认为,近期产油国达成一致减产的可能性较低。首先,沙特等主要产油国表示,若想减产,必须全部产油国达成一致,在目前各产油国争抢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此种合作难以成行;其次,伊朗制裁结束后,必将加大原油产量,争取夺回丢失的市场份额。所以在以上两种因素影响下,产油国难以出现减产合作,国际油价难以出现大幅回升,国际油价极有可能继续在每桶3035美元之间低位徘徊。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的约每桶55美元跌至年底的约37美元,主流波动区间为3565美元。全球最大的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独立报价机构阿格斯(Argus)1月中旬发布的原油展望则称,预测北海基准原油价在今年2月会逐步下跌至每桶25美元并见底,并在每桶3035美元之间震荡企稳。该机构数据今年起已被OPEC采用,作为外部独立价格参考基准。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