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老司机也不一定知道 空调除雾使用细节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车辆上玻璃起雾的问题很常见,很多时候很容易就会因为视线不足而引起交通事故。前挡风玻璃、车门玻璃之所以会产生雾,都是因为水汽遇冷凝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关于使用空调除雾的一些流程以及细节。

● 前挡风玻璃起雾

1、车内玻璃表面起雾

这时车外温度会比车内温度低,相应地,前挡风玻璃温度也就比车内温度要低,这使得车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表面,造成车窗白茫茫一片的景象。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下雨天或冬天。

对于手动空调的车型,可以选择前窗除雾模式,将风速调到最大,然后打开A/C空调开关,再将温度调至最低,不一会玻璃上的雾气就会消失。

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除雾呢?我们知道,起雾的原因是因为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要高,水珠在玻璃表面遇冷凝结,所以,只要降低车内温度,就可以达到除雾的效果了。

为了更快地降低玻璃内表面温度以及将玻璃表面的水汽吹走,除雾时需要按下前窗除雾键,按下后,中控面板上的的出风口风量会减少,大部分风量都通过前挡风玻璃下部的出风口吹出。

不过呢,对于天气寒冷的时候,虽然使用空调制冷也可以除雾,不过这样就难为了车内的人员。所以我们还可以采用空调制暖的方法来除雾。

手动空调的车型则可以将温度调高,将风量调至最大,然后开启前窗除雾功能,等待数分钟就可以消灭雾了。

使用空调制冷确实可以除雾,但如果是温度较低时,再使用空调制冷除雾,那车内人员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冻成狗了,所以,面对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空调暖风除雾。

不过使用暖风除雾的一大劣势就是,刚打开暖风时,车内玻璃上的白雾会更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当然,不同车型产生暖风的速度不一样。使用这种方法只能老老实实把车停下来,等一段时间将车内空气烘干才能继续行驶。此外,车内开暖气,使车厢太暖和,容易导致驾驶员犯困产生交通意外。

2、车外玻璃表面起雾

这种情况与车内玻璃起雾正好相反,是在车外玻璃起雾。是因为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导致水蒸气在车窗外凝结。通常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夏日车内开空调制冷,将出风口对着玻璃吹,时间一长,使得玻璃温度比外界温度低许多,这时,车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就会在其表面凝结。

● 车门玻璃起雾

通常前挡风玻璃起雾的话,两侧车门上的车窗也会起雾。不过不用怕,厂家早就想出了对策。

1、车内玻璃表面起雾

这种情况玻璃起雾的原理和前挡风玻璃起雾原因一样,都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产生小水珠。

至于操作方式也是与前挡风玻璃起雾的操作方法一样,手动空调的朋友同样可以将风速调到最大,打开A/C空调开关,将温度调至最低,最后按下前窗除雾键,然后就静静地看着车门玻璃上的雾气散去就可以了。自动空调的只需将自动空调开关打开,将温度调至最低,按下前窗除雾键即可。

啊?小编你在逗我吗?前窗除雾功能不是用来给前挡风玻璃送风除雾的吗?和车门玻璃除雾有毛线关系?其实,厂家又怎么会想不到这种问题呢,各位可以仔细看看中控板上两边是不是各自都有个固定的出风口,那,就是用来给车门玻璃除雾送风用的。

按下前窗除雾键后,除了前挡风玻璃下的送风口出风外,两边的侧窗送风口也会同时出风。这样,空调冷风就能直接吹向车门玻璃。

有那么一些车,中控两侧是没有侧窗送风口的,这种情况只能手动将空调的出风口摆向车窗玻璃,使用这种方法的话,就要先将前窗除雾功能关闭,以免中控板的空调出风口风量太小,达不到除雾的效果。

不过呢,有些车型总喜欢标新立异,有些朋友估计也发现了,有些车虽然没有侧窗送风口,但在车门上却多了一个出风口,而这个出风口就是用来给车门玻璃除雾的。至于原理嘛,和上面的出风口除雾原理都一样,通过降低车内温度吹走水汽来除雾。

车门上和中控两侧的口就是用来给车门上的送风口送风的。所以要注意不要让异物堵塞这两个通风管道连接口,同时也要检查连接口边缘的橡胶有没有老化,以免出现无法送风或漏风的现象。

操作方式与普通侧窗除雾的操作方式一致,也就是手动空调将风速调到最大,打开A/C空调开关,将温度调至最低,最后按下前窗除雾键。自动空调将自动空调开关打开,温度调至最低,按下前前窗除雾键即可。

2、车外玻璃表面起雾

这种情况,与上文前窗产生雾的原因一致,这里也就不再累赘解释多一遍了。

● 总结

车辆上玻璃起雾的问题很常见,很多时候很容易就会因为视线不足而引起交通事故。前挡风玻璃、车门玻璃之所以会产生雾,都是因为水汽遇冷凝结。通过使用汽车空调的制冷功能,降低车内温度,减少内外温差,便可达到除雾的功效,除了制冷,使用空调加热送风将车内水汽烘干也可以达到除雾的效果,合理使用空调系统就能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因为玻璃起雾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