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位徘徊已久的中国钢铁行业,2015年春节过后仍未迎来“开门红”。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1日发布的指数报告,中国钢铁行业PMI指数(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2月份为45.1%,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显示钢铁钢业整体形势略有改善。但钢铁行业PMI指数已连续10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局面依然在延续。
上述报告还对主要分项指数作出分析,其中,2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41.5%,与上月持平,并连续6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当前钢企生产积极性仍旧不高。
而从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来看,态势相对比较活跃。2月份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这些都显示钢企对即将来临的需求旺季表现出一定的预期。
然而,抛开这些纸上数据,现实中的钢铁企业并没看到多少“光明”。
江苏一家中大型民营钢企的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今年的压力肯定很大,钢铁行业形势并没有感觉好转,企业现在资金压力都很大”。该内部人士形容,中大型的民营钢企到了“很难生存”的时候,“国家对国有钢企一直处于保护状态,他们一旦亏损就有补贴,我们民营企业说死就死了。另外,在环保方面,国家对小钢厂惩罚力度又不够大,我们这些中大型钢厂反受牵连”。
2015年,对钢铁这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来说,新环保法显然是一把难以躲避的利剑。钢铁企业为了达标,吨钢的环保投资需增加13%,运营费用约增加200元/吨。上述内部人士表示,“我们中大型企业,环保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比较重视,但环保投入都是收不到效益的,是增加成本的,我们大钢厂投入压力很大”。
反观小钢厂,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他们环保投入小、成本压力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论价格我们竞争不过他们,不在一个竞争平台上了”。
另外,受房地产等行业拖累,钢铁需求并没有等来明显的好转迹象。业内研究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整个需求并没有预期那么好,没有明显改善,一些利好政策目前并没有体现出实质性的帮助”。杨华承认,像“一路一带”这样的大战略对化解产能有好处,但“时间相对比较长一些”。
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数报告不同的是,杨华表示,据其团队调查,2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并没有止跌反弹,而是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春节前夕下游企业放假放得比较早,春节后开工开得比较晚。现在工地基本都没有开工,大多钢铁贸易企业也还没上班”。
钢铁行业的持续低迷,让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一条“必走之路”。前述企业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大的环境就是转型升级”。据其透露,“公司将加大特钢产品的投入力度,今年将围绕特钢和宝钢集团展开合作”。在其眼里,沙钢的转型升级步伐已经迈得很大,“其中一点,他们有可能看好板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