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自己的润滑油品牌是专注于高端市场的,统一润滑油也是做高端产品,所以壳牌的投资者要求其控制支出时,出售这类业务符合正常的资产管理方法。”上述石油行业人士说。
与此同时,另一名接近壳牌的国际石油公司人士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2015年,壳牌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加大资产剥离力度,其中包括一些油田项目及炼厂。但这一消息未能获得壳牌官方的证实。
市场竞争激烈
对于壳牌来说,中国润滑油市场日渐激烈的竞争或许也是其试图精简业务的另一关键原因。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润滑油市场,按企业性质可分为外资和国产两类,按原料来源可分为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两类。而以目前业内格局来看,中国润滑油市场也早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其中,以美孚、道达尔、SK、康菲为代表的国际品牌阵营近年来正陆续加码中国市场,2013年11月,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道达尔在位于天津保税区的全新润滑油调配厂正式落成,总投资额3000万欧元,占地44000平方米,年产能20万吨。
事实上,道达尔落子天津还仅仅是国内润滑油市场短兵相接的一个缩影。
三足鼎立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国有石油公司旗下的昆仑、长城润滑油品牌无疑是目前国内市场真正的“大佬”,两家公司在国内占据了高达60%的市场份额,而此前,随着中海油泰州年产60万吨的润滑油项目的上马,其也成为润滑油国家队中的一支劲旅。
而除了外资、央企外,包括淮柴、东风、安美润滑、西安佳润等民营品牌则是市场中艰难生存的另一阵营。但在外资公司及背靠资源优势的国家石油公司的双重夹击下,民营公司的市场空间也正受到强大冲击。
“润滑油这个行业门槛说高又高,说低又低,高是因为需要基础油和添加剂这些原料,这些原料都被资源型的公司控制着,但这个行业的技术要求相比而言又不是特别高,所以民营企业也容易进来,但进来后怎么活下来就是个问题了。”上述石油行业人士说。
记者此前从一次行业会议中获知,截至目前,国内大小润滑企业已超过2000余家,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大打价格战则是其最为常用的竞争手段。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