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重型卡车缓缓驶出生产车间。近日,长城润滑油客户走进中国重汽,陪同参观人员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两班日产可达300辆。”“中国第一辆重卡诞生于此。之后,公司快速发展。目前年产规模达到10万辆。就重卡单厂产销量看,我们位列行业第一。”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汽卡车股份”)常务副总经理邢杰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型卡车,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制造水平。“润滑油对重卡及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影响很大。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与我们共同开发满足重卡升级的高端润滑油产品,这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邢杰告诉记者,双方的跨产业合作,不仅提升中国石化油品的质量,更有助于重汽曼技术的进一步国产化。
■技术先行与曼发动机协同升级
这些年,中国重汽与奥地利斯太尔、沃尔沃卡车等多家企业合作。尤其是2009年7月,与德国曼(MAN)公司的合作为中国重汽引进了最先进的卡车及发动机技术。据悉,当时德国曼公司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邢杰说:“2010年,借助曼发动机技术平台,中国重汽成功研发HOWO先进的T7、T5技术。截止目前,装载曼发动机的卡车,销量超过8000辆。”“任何一项新技术完全的消化吸收都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针对新形势下国家排放标准升级和环保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在曼技术的基础上做一些成熟化开发。”邢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为响应中国重汽战略调整,2012年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就开始与中国重汽共同研发配套曼发动机的润滑技术,成功开发出MC发动机润滑油。”中国石化润滑油济南分公司陪同人员介绍,为了进一步验证机油的应用性能,双方技术人员在山东、安徽和内蒙古三地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行车试验,并深入考察了在极端环境下专用油对曼发动机的润滑保护能力。台架试验和四季长周期道路行车试验数据证明,MC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良好。目前,MC发动机油获得中国重汽技术中心的技术认可。
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非金属室主任王力强在采访中表示,高端产品的开发,中国石化润滑油已经领先国内一步。未来,要想做到与整车同步应用,润滑油必须提前进行技术储备。那么技术先行,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方面必须早早瞄准欧美的环保标准。
■分内分外双方进行深度合作
2001年,中国石化润滑油产品获得中国重汽技术认可,被指定为主要的装车货源之一。之后,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与重汽卡车股份开始接触。2009年6月,中国石化与中国重汽宣布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在技术、商务、海外市场、品牌四个层面进行深度合作。为此,双方还成立联合实验室,从源头上共同开展润滑技术设计,不断开发能够满足最新技术要求的润滑油产品。
随着中国重汽对发动机技术和环保型汽车市场的不断投入,润滑油产品应用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中石化润滑油是中国重汽润滑油品的最大供应商。在新车装填油领域,中石化润滑油占比超过50%,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为保证服务用油的市场需求,2008年中国石化润滑油与中国重汽共同建立外租库,同年开始介入重汽售后油品市场。2010年,在长达一年多行车试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长城润滑油生产的CH-4级别柴油机油全面推向重汽售后服务市场。目前,长城润滑油在中国重汽售后服务市场的占有率达80%以上。
2009年1月,中国重汽开始实行零库存三方物流作业。长城润滑油围绕中国重汽的发展需要主动应变,双方经过充分沟通交流,实现ERP系统快速对接。而长城润滑油的身份也由过去单一的产品供应商转换为生产兼物流服务商。
王力强介绍,现在长城润滑油通过ERP系统下载每一位客户的油品订单,实现点对点送货,大大减少了产品运送时间。双方管理上的融合接轨,使装填油从下订单到油品送达生产线,由过去的两天缩短为现在的6小时。“非业务之外的事,只有中石化会主动去做。中石化给我们很多技术支持,比如装填设施不规范,他们会积极帮助我们进行技术升级等。”王力强认为,中石化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供应商,无论产品品质、营销理念,还是品牌影响力。此外,在走进市场和贴近用户方面,中石化同样高度重视。除了润滑油方面的合作,我们双方还进行党建共建等方面的合作。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