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我国首部系统指导商用车润滑产品使用的《商用车润滑导则》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油总经理廖国勤出席发布会并接受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中国润滑油行业浪费巨大
廖国勤:其实这个回收我们了关注五六年,用废的润滑油方式各种各样,从节能环保角度看,爱护环境角度看,废润滑油回收是一条路,每年几百万的润滑油渗到地下是不合适的。但是废润滑油回收非常有难度,因为这个润滑油是非常零散的,每个换油点都有一些废品产生,因为比较零散,所以造成回收难度比较大,投入也比较大。我觉得废润滑油回收某种程度上有公益性,如果要做这个需要用做公益的心态投入。第三,现在回收油在中国产品质量宏观监测不到位,特别润滑油产品,作为一个假冒伪劣产品的源头也在泛滥。
我们做油主要从第一点和第三点出发,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作为润滑国家队有责任做这个事情,所以五六年前我们开始做回收尝试,现在技术可行性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也有一个专门课题在做。也做了一部分尝试。可能我们会先从工业用油开始,这个汽车比较难弄,因为太零散了,可能从工业用油开始,因为它相对比较集中,你比较好找着这个把子。汽车行业怎么做,我觉得首先得有点法规来鼓励这个事情,有点政策,有点法规,像现在很多环保其实都有公益性,环保也是需要投入的,现在这个很零散的汽车换油,特别大卡车,路边开一个店就换油的那种,这种究竟什么好的方式可以回收回来?然后分级分类的利用起来,实现整个能源的充分循环利用,确实是需要投入的。
这个第一技术上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弄。第二我们想在工业用油上先开始做。第三,我们寄希望于国家对润滑油质量监控如果能把现在更严格就更好。因为润滑油假冒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回收油的很大一部分都流入假冒市场。所以这方面能卡住的话,也有助于我们做这个事情。你看中国GDP只占了世界7%,但是润滑油使用占11%到13%,巨大的浪费在哪,其中废油回收利用就是一个潜力。所以我们下一个十年,中国在废油回收,特别现在大家对环保呼声这么高,国家法律法规日益严格,在这种压力下,可能会比前一个十年上升的线陡的多,难度就在于是分散的,的确比较困难。轿车和卡车用油一年加起来300万吨吧,所以这部分其实是给环境带来问题是比较大的。
记者:那除了您刚才提到的旧油回收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降低这种浪费?
廖国勤:太多了,第一你要选合适的油,你看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导则,什么样的发动机应该选什么样的油,这个除了对车好之外,对减少油耗也是有好处的,可能你用差点的油只能到5000公里,但是你用好油就能到一两万公里。
第二,随着润滑油行业的技术进步,跟发动机贴合的越来越密切,本身技术上具备的能力就也把这个换油周期延长了。那个后面的传动油,你装进传动箱以后基本不需要换,一直到这个车用报废为止,你想这个多好,这个实际是通过润滑技术本身的升级换代实现的。国外润滑油浪费比中国少,最主要的就是这两点,第一,合理润滑,第二通过润滑技术进步尽量减少润滑油资源消耗,让消耗有限。
润滑油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记者:现在尤其以日系厂商为主的厂商都是五千公里换油,尤其是这两年的新消费群体,可能4S店说什么就什么,比如东风日产用的全是OEM的油,而长城的油一万五千公里都没有问题的,但是4S店就是五千公里更换,我不知道您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廖国勤:OEM我们也有,通用就是,大众就是。因为通用和大众所产的车在社会保有量也是比较高的。第二就是用油里程的事,我觉得这个有赖于汽车消费者本身的成熟,你跟车比,油本身的价值,通用在用的油,大概一小桶不到500块钱,这个跟一个车的价值比,那肯定是油便宜多了,这样下来,作为一个消费者,不太了解这个润滑本身,这种节约资源概念也不是太强烈的,肯定4S店说换就换,毕竟车要紧,这个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努力。
我们是在尽最大努力从各个通道告诉大家合理润滑,其中就包括什么时候换油合理。我们汽油机油,发动机我们行车到三万公里也没有问题,什么叫在线监测,你要看里头磨下来的金属含量,都要看的,这个没有问题的,粘度也不下降的,这个东西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渗入到消费者理念当中去,中国车的消费者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很理性很成熟的消费群体,他们只不过往这个过程中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到,其实是可以长的,五千公里,三万公里,对发动机的保护都是一样的,而且随着资源的越来越少,大家现在都嫌油贵,其实我觉得油还不算贵,还没让大家珍惜这点油,这时候各个方面弄上去,那时候像我们这样,以技术领先为己任的企业就应该呼吁了。我觉得随着消费者慢慢对润滑知识的了解就会好,这有一个过程。
记者:现在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判断是电动车早晚会成为一个趋势,而润滑油的使用量可能会大幅度减少,不知道对于这个行业的大方向您有一个判断没有?
廖国勤:电动车也会用油,我们润滑油有润滑油的定义,只要有摩擦,有两个界面摩擦的地方一定要润滑,只不过用的多少而已。像电动车的这个,我们国家呼声比较高,可能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电池这些比较关键的上面。其实我们在润滑油方面也在做一些准备。
我举一个反的例子,你可能会觉得不会用润滑油的地方,就是高铁,我国国家现在高铁投资比较大,到处都在建高铁,高铁那个轴承磨损很快,运行两个月就完了,一开始同济的专家,从齿轮材料上找问题,各种对比,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最后问题出现在润滑脂上,因为那个高速运转,挤轧很高,油是附不上去的,用的润滑脂,那个脂难弄。你这个轴承很贵,那个脂不贵,但是脂选不好,你轴承就容易坏,现在我们就在弄那个脂。客观的说,那个脂我们比对一下,我们现在也有点距离,但是以我们技术实力能弄,我觉得这个就跟电动车那个有点像,我不怕量少。你说航空用油量大吗?风力发电油量大吗?不大,但是因为润滑油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只要有技术来做底子,不同环境下我们肯定要应对,你要说中国润滑油消费基本缓下来了,我们就维持这么一个700万不变,但是这个市场就是放开的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占,但是我们有信心做最尖端,技术含量最高的那一块。
中国燃油有特殊性
记者:现在像壳牌这些合资厂商,最近疯狂开店,通过这种渠道终端来占领市场,而像昆仑等国内这几个牌子,更多以OEM,跟4S合作来主导市场格局,咱们抛开假油这些东西,您认为未来油品的消费比例是会落在哪?是零售环节?还是4S店?
廖国勤:你说的壳牌开店主要是乘用车,乘用车用油的零售市场,按照我们的想法,70%-80%的乘用车油是跟4S店,跟OEM在一块儿,20%-30%是零售的。这20%-30%里头壳牌是一个,嘉实多也是一个,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我认为这也是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一点关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是以德系为主,你没有见着德国品牌有什么终端店,因为他已经通过4S店占领了市场。第二个日系车,他也是通过OEM这样的。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我们自己的油,乘用车油客观的说,比跟汽车工业的渊源,我们比不过德系日系,比百年品牌知名度,我们比不过壳牌和嘉实多,我们怎么办?我一直有一句话,以中国的道路、燃油、车况,他有他的特殊性,中国燃油也有特殊性,汽油、柴油都有,你这三个特殊性合起来,谁在中国有能力把这三个因素考虑起来,制造出,设计出对中国的车最合适的这么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我认为我们企业是一个,在这个点上,我们靠这个理念成功打入通用、大众、长安、吉利、哈飞,还有很多厂商,但是我们又跟德系跟日系走的路不太一样。
记者:这次导则主要面对车企和用户,我一直在想,跟用户宣传的时候是怎么营销呢?
廖国勤:我们要借学会这个平台,比如明年常务理事会什么,我们打算送各个车厂,然后我们中石油所有的到我们加油站加油的车什么的,这个是一个宣传通道,然后我们广大经销商体系,包括遍布全国销售代表,这也是宣传通道,包括付总今后也会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这也是一个通道,通过各种通道往下渗,可能今后街边大的换油的地方也有我们这个。我们也在做一些培训,售后技术服务,什么目的也没有,就是把大家找到一块儿,跟大家讲讲最新的产品什么的,可能这些场合里也会,各种通道也是要让大家知道,知道才可能用,不知道怎么用呢。但是这个中间车厂起很大的作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