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中国石油秘鲁6/7区项目精益生产做实效益大文章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秘鲁6/7区项目五年原油产量  2013年伊始,中国石油走出去首个项目秘鲁6/7区项目传来捷报:这个项目提前60天完成2012年生产任务

秘鲁6/7区项目五年原油产量


  2013年伊始,中国石油“走出去”首个项目——秘鲁6/7区项目传来捷报:这个项目提前60天完成2012年生产任务,原油产量达18万吨,创近10年新高;实现现金回报超过3亿元,是1993年项目接管以来的最高值。

  这意味着秘鲁6/7区项目依靠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使百年老油田重获青春。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个项目超过一半的产量是从老井中捞出来的。

  为何捞油?迄今已开发140年的秘鲁6/7区块在中国石油接手时,已是被5家石油公司啃剩的骨头。中方接管后经多次调整补充开发工作量,油田主体区平均井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0口左右,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98%,油田增产难度越来越大。

  要突破,唯创新。项目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在开发好生产井的同时,从那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潜力油井的长停井入手,创新生产管理方式,分批复产。秘鲁6/7区项目生产负责人李刚告诉记者:“我们有500多口井是捞油井,占生产井总数的62%。抽不出来了,采不出来了,我们就捞,哪怕有半桶油也要捞上来。”据统计,2012年,秘鲁6/7区项目平均每日捞油超过2000桶,不仅日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每日利润也超过百万元。

  如何捞油?捞油不是见井就捞。近3年来,围绕“产量和效益是油田的生命”这一理念,秘鲁6/7区项目总经理宫本才带领团队做实“四精”支撑——技术上精雕细刻,生产上精益求精,运行上精心管理,经营上精打细算。

  具体到捞油工作,就是对每口井、每个含油层都要精确开发。项目技术人员按照“一井一策一工艺、一层一策一方法”的原则,对区块的复产井进行深入分析,优化工艺和技术,提高作业效率。捞油中充分考虑油井的液面恢复速度、捞油深度及生产数据的变化等因素,制定单井合理的捞油周期。根据不同的捞油阶段,确定不同的捞油抽子深度。

  捞出了什么?长停井恢复一直是秘鲁6/7区项目挖潜增效的重要手段。捞油不仅捞出了产量和效益,而且在实践中形成的长停井复产及老油田挖潜增效方法,丰富了老油田挖潜增效技术体系内涵。在钻井方面,秘鲁6/7区项目重点寻找新断块和新层系,研究含油区边缘地带。2009年,这个项目采用“斜井入海”方式钻井18口,口口见油,单井平均日产达到140桶。在老井挖潜方面,秘鲁6/7区项目实施酸化压裂等常规措施,引进挤水泥二次固井技术和二次转向压裂技术等新措施。2012年,秘鲁6/7区项目“海外老油田长停井复产增效管理”成果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记者感言

  创新驱动 深挖潜力

  百年老油田有没有“油水”可挤?无潜力油井还有没有潜力可挖?秘鲁6/7区项目用事实回答: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石油1993年接管秘鲁6/7区项目以来,面对别人多次啃过的骨头,创新思路,精细措施,做出大文章。实践说明,无论是国内油气生产还是国际油气合作,解放思想才能打破禁区,创新驱动才有科学发展,实干巧干才会创造效益。

  老油田开发是个世界级难题。纵观世界油田开发史,一个油田从投入生产到开发结束,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的确有其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但是,油气在地质家的脑中,效益在管理者的手中。秘鲁6/7区项目的经验告诉我们:延长油田开发周期,提高油井生命活力,科技和管理文章还有的做。

  目前,虽然我国多数老油田已处于高含水后期,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可挖的潜力似乎越来越小,但与秘鲁6/7区块开发了140年相比,我国陆上发现的第一个油田——延长油矿迄今106年,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开发才74年,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首个大油田——新疆油田才57年……理论上,国内所谓的老油田仍大有潜力可挖。关键是我们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务实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再创新业绩。

  专家点评

  曾兴球(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中国石油1993年接管秘鲁6/7区项目以来不断创新,在老油田上做文章,将小项目当作大课题,充分发挥中国石油的比较优势和整体实力,精心管理。这个项目的实践充分说明,无论是国内自营还是国际合作,创新方能驱动发展,实干才能产生效益。

  王洪涛(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是否能够通过加强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衡量跨国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优良的管理能够保证资金得到恰当运用,发挥产品和技术的最大优势,得到最佳的投资回报。

  殷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理系主任)秘鲁6/7区项目把精细化管理渗透在勘探、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每个细节,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中国石油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