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然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钢铁工业,却被铁矿石这个“粮荒”问题所困扰,甚至危及到整个钢铁产业链的安全。怎样才能有效地破解这“粮荒”的瓶颈?
河北钢铁集团通过实施资源战略,提高对铁矿石资源的掌控能力。铁矿石资源掌控量由组建之初的8.89亿吨增长到目前的50亿吨,增长462%;“十二五”末,该集团铁精粉产能将达到3500万吨。这样的资源掌控能力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带着疑问来到河北钢铁集团探寻答案。
资源掌控靠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联合重组造就了河北钢铁集团。做大之后的集团,要实现大的发展,必然需要资源这个“口粮”的支撑。资料显示,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当年,全国铁矿石年总产量为58817万吨,其中河北省的产量为24952万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42.4%。但由于矿山资源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致使河北钢铁集团成立之初仅有8.89亿吨的资源掌控量,要支撑年产3000多万吨钢的需求谈何容易?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说:“上靠国家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内靠自身努力、办好自己的事。”
事实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出于做大做强本省钢铁产业战略布局的考虑,在组建河北钢铁之前,就已在筹备大规模的资源整合。河北钢铁集团刚刚成立,河北省即把资源整合的重担托付给河北钢铁集团。2008年9月,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在挂牌成立后,拉开了打造钢铁粮仓的帷幕。2008年11月,河北钢铁集团获得年采选铁矿石4200万吨产能的亚洲最大铁矿山———司家营铁矿;2009年,掌控华北地区最大的涞源有色资源基地;2010年4月,拥有了马城这座国内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地下矿山。
时至今日,河北省内已探明的储量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整装铁矿已被河北钢铁集团尽收囊中。河北钢铁集团资源板块由铁矿石采选为主转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等多矿种掌控开发并重,麾下19个全资、控股和参股矿山分布在全省6个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掌控量从2008年的8.89亿吨猛增到2011年的50亿吨。
目前,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铁矿二期和南区采选、石人沟铁矿地下开采三期工程、中关铁矿采选和黑山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等5个建设项目相继开工,3年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6.68亿元。与此同时,投资1.16亿元组织实施了190项维简项目,为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发挥了支撑作用。此外,他们积极推进由项目建设由传统工艺到现代技术的转变。比如在沙河中关铁矿项目建设中,为解决开发技术难题和保护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他们引用了帷幕注浆堵水矿山建设先进工艺。该工程投资3亿多元,帷幕长3397米,最深钻孔达800余米,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帷幕堵水工程。
怎样改善矿山运营效益?
自集团成立以来,河北钢铁集团吨矿成本下降40%,矿业总资产、利润增长400%,总资产达到200亿元,今年利润有望达到20多亿元。他们是如何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
这得从矿业公司成立之初的那场“生存保卫战”说起。2008年底,新生的矿业公司立足未稳,即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精粉价格一落千丈,产品销售不畅,导致资金周转极度困难,部分矿山陷入亏损,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在直属的7个矿山中,有4个矿山产品成本高于市场售价”。当时,令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董事长王洪仁更为焦虑的不只如此,矿山管理还停留在只关心产量不问市场的粗放式管理方上。于是,一场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标的生存保卫战在矿山打响。
在这场“战役”中,河北钢铁集团结合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环节的不同特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选定标杆,把“成本诊断”作为降本增效的“常规手段”。2009年8月刚刚组建的成本咨询诊断工作小组,奔赴黑山铁矿和龙烟矿山诊断分析“成本”。不留情面地严查、硬碰硬地考核,使矿山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
通过抓成本,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调动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2009年,河北钢铁矿业公司不仅没有亏损,还实现利润4.32亿元,挖潜增效7.66亿元。2010年实现利润15.78亿元。
矿山怎样实现集约化发展?
矿山是传统产业中占地多、排放大、污染重、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河北钢铁集团要如何走出一条矿山的集约化开发之路?他们的答案是:采矿与造地并举,科技与改造并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2009年6月8日,在隆隆的鞭炮声中,一列牵引着114节车厢、满载7000吨司家营铁矿剥离岩土的“东风4号”内燃机车缓缓驶向曹妃甸海域,这标志着河北钢铁集团参股修建的司家营铁矿剥离岩土铁路专线正式投入运营。未来15年内将有近17亿吨司家营铁矿产生的剥离岩土,凭借此线用于曹妃甸31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地计划。矿业公司发展规划处的张国庆说:“3年来,我们已外运岩土7490万吨,填海造地近2.49万亩,实现隐性效益近4.5亿元。”他们还站位技术前沿,一改平原地区露天矿山就近建设排土场、尾矿库、大量占用耕地的原始设计,首创利用采煤塌陷坑建设尾矿库设计。据测算,仅此一项,在尾矿库闭库后就可造地2640亩。
建设和谐矿山,安全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矿山天字号工程。”据河北钢铁矿业公司安全环保部庞树立介绍,为全力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他们从机制、体制建设上狠抓安全管理,把突出“六大安全体系”作为开展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构筑本质安全的主要举措,严格检查整改,不断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制定了纵向考核到底,横向考核到边的安全网络。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构筑起职工、家庭、企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新格局。
此外,他们不断完善矿山职工基础生活设施。司家营铁矿地采车间在井下-120米的地方开辟出一个一次能容纳64名职工同时就餐的井下食堂,厨房里冷柜、消毒柜、炒菜电锅配备齐全,职工不上井就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2010年3月,河北钢铁集团抓住省棚户区改造有利时机,迅速成立矿业公司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开展对承德黑山铁矿和龙烟矿山棚户区的改造工作。2010年,240户职工喜迁新居。此外,河北钢铁还加快职工家属区建设,在滦县规划了1200亩地的集中生活区,可安排1.5万名职工住宿,生活区依傍滦河,风景宜人。
同时,他们还大力改善矿容矿貌:无废开采、节地造地、耕地资源零占用、工业废水零排放,原本荒凉的尾矿库绿树成林、碧波涟漓、野鸟翔集,每年可产数万斤鱼虾,成为了矿山工业旅游的一道风景。
依靠怎样的管理和人才保障?
一位老“矿山”告诉笔者:“车辆管理是整个矿山管理的老大难,特别是露天矿山,最难管理的部位就在运输车间。”而河北钢铁矿业公司的示范样板恰恰是从运输车间树起。
电动轮矿车司机列队进行岗位描述后,踏着整齐的步伐,依次来到每辆矿车前,首先对车辆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并清理车身灰尘。而后,车间技术员对车辆进行二次检查。最后,进行交接的白班司机对车辆进行第三次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出车作业。在该车间,一台车辆的监控运转养护标准流程由车间主任、作业长、班长、技术员、岗位工、维修工6个环节构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这全是精细化的功劳!”司家营铁矿矿长田志云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按照集团要求,以精细化理念规范职工行为,靠精细化管理改善发展品质,彻底颠覆了传统矿山脏、乱、差的印象,没有精细化就没有司家营的今天。”
企业发展关键是人才。矿山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有庞大的人才集群来支撑。河北钢铁集团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制度,引才聚才、爱才留才的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他们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内部专家评聘,在岗位操作人员中开展金牌工人、技术能手和中高级技师评聘,在新毕业大学生中实行见习作业长制度,加速人才快速成长,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局面。同时,他们以“周末大讲堂”为平台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知识讲座;以内部“公开课讲座”为窗口,利用工余时间,采取每天一课的形式,提高职工操作技能;投资235万元用于改善职工培训条件,选拔建立了205人的培训师资队伍,全年接受培训职工达15851人次,参加培训的职工覆盖面达88%,涉及爆破工、电工等81个工种。
如何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
立足国内,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一政策钢铁行业已经实施多年。在国外资源和市场上,河北钢铁集团又是怎样增强话语权的?“随着我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调控,产能将会缩减;随着国内人均用钢累积消费量不断增加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钢铁工业将逐渐进入短流程时代;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国外矿山的产能将会释放。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国增强国际铁矿石市场谈判的话语权。”王洪仁说。
3年来,通过实施资源战略,该集团不仅积极整合掌控省内、国内资源,国内铁精粉产量由年产521万吨跃升到700万吨,还积极“走出去”开发外矿资源,取得较好效果。他们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外矿业公司面临财务压力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参股收购国际矿山资产。据了解,2009年至今,河北钢铁集团通过购入国内外廉价的低品位矿石近60万吨,加工生产高品位铁精粉,增效1亿多元。同时,他们先后对澳大利亚、秘鲁、美国、巴西、南非、几内亚等铁矿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合作洽谈,取得了新的进展。
据河北钢铁集团有关部门介绍,到2015年,该集团计划国内掌控查明铁矿资源储量72.4亿吨,铁矿山形成产能11628万吨,境外掌控铁矿资源量达到8亿吨,控制的权益矿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打造“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矿业基地。“未来5年内,我们每年将新增500万吨的自给量,到‘十二五’末精矿产能达到3500万吨,自给率达到40%以上,加上国内铁石供给,外矿依存度将由现在50%多降至30%以内,这必将增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王义芳信心十足。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