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的石油市场报告中指出,尽管全球石油市场在2025年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供给过剩,但出现年度平均供给过剩达到100万桶/天的情形概率极低,几乎可以视为不可能。这一预测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石油供需状况,指出即使欧佩克+维持当前的产量政策不变,2025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仍可能面临超过100万桶/天的供给过剩。然而,这种以天计的短暂过剩并不足以对全球市场造成长期影响,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以年为单位的持续过剩。
“100万桶/天的供给过剩”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历史数据,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统计,在2003年至2023年的21年间,年度平均过剩最高的五年分别是2020年、2015年、2005年、2004年和2016年,其中2020年的过剩量达到了194万桶/天,而2015年则为137万桶/天。这些年份的显著过剩对全球石油行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显著冲击。
回顾历史,2015年的供给过剩主要源于之前十年间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高位运行。在此期间,全球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投资高涨,新建了大量产能项目。然而,实际需求并未跟上市场预期和需求增长的步伐,导致供给过剩。随着油价的大幅下行,2016年全球石油供给由过剩转变为去库存的供给缺口。
而2020年的过剩则完全是由新冠疫情的暴发引发的。疫情导致全球人类生产活动和出行受限,石油消费受到巨大冲击,消费量连续下降,最低降至8250万桶/天,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78%。这种突发性的需求萎缩是导致当年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何IEA认为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年度平均供给过剩100万桶/天的概率极低呢?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历史上,当新建产能形成有效供给导致过剩时,国际原油价格会迅速反应,通过下行来抑制产能供给并促进消费需求,从而扭转过剩局面。其次,IEA的预测对欧佩克+的石油出口国具有警示作用。这些国家可能会提前制定应对预案,通过减产政策来维持全球石油市场的相对平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IEA预测的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的石油产量,其对原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当油价处于低位时,美国境内的石油产量会相应下降。目前,美国的页岩油关井油价和盈亏平衡油价均有所上升,意味着未来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需要更高的油价水平来支撑。这将对2025年全球石油供给过剩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经济领域,对于具有显著破坏力的事件,人类总是希望能够通过预测和预警来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IEA的这份报告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对全球石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预测,为行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虽然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供给过剩,但出现年度平均过剩100万桶/天的概率极低。这既是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国际能源机构和相关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加强监测和预警,以确保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