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同时宣布,自愿减产至9月份,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应声而涨,当地时间上周五,布伦特原油涨1.06%收于每桶86.15美元,WTI原油涨1.11%收于每桶82.64美元。
01. 俄罗斯、沙特减产带来油价上涨
近日,沙特阿拉伯能源部宣布,7月份开始实施的自愿额外减产日均100万桶原油的措施将再延长1个月至9月底,该措施可能还会延长并再次增加减产量。几乎同一时间,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为确保石油市场保持平衡,俄罗斯也将在9月继续自愿削减原油供应,削减规模为每日30万桶。
自今年5月起,沙特阿拉伯自愿减产日均50万桶原油,7月起再次自愿额外减产日均100万桶原油。截止到今年7月,沙特阿拉伯原油日均产量已减至900万桶;今年5月,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OPEC+)也开始自愿减产原油,并将每日40.46百万桶的原油产量目标持续至2024年底。
沙特和俄罗斯此举,无疑是与“OPEC+”国家并肩,一道共同维护国际原油市场稳定。要知道,2023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震荡攀升后下行,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每桶79.91美元,WTI均价为每桶74.79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3.85%与26.51%。
02. 市场看高下半年油价
此次石油减产在金融市场引发了巨大冲击波,并推动原油价格出现一年来最大涨幅。现在尘埃落定,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原油价格会持续上涨,还是会逐渐跌落?国际市场看涨者居多,他们认为,原油达到每桶100美元未来可期,他们给出了支撑油价上行的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仍面临衰退风险的背景下,原油需求表现出弹性,而供应收紧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今年需求的潜在下滑,这使得投资者对原油市场持日益乐观的态度。
1.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此举引发市场对供应进一步收紧的担忧,进而支撑了油价。上周四,布兰特原油期货上涨1.94美元或2.3%,收报每桶85.14美元;WTI原油期货上涨2.06美元或2.6%,收报每桶81.55美元。两大国际基准指标均收复周内失地,实现第六周上涨,创下今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两大产油国自愿减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闲置产能,几年前,由于投资不足,全球石油工业没有足够的闲置产能来应对潜在的需求激增。即使沙特阿拉伯正在努力在中期内扩大其闲置产能,可能会按照计划将其总产能提高到每天13万桶,但如果它每天只生产9万桶以将价格保持在80美元以上,那么其闲置产能的规模对日常甚至长期价格发展的重要性依然不大。
2.除此之外,海上钻探的反弹也成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调研机构Wood Mackenzie 上个月报告称,随着公司加强海上勘探,深水钻井平台的利用率正在上升。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也表示:“过去一年欧佩克闲置产能显著增加,国际海上项目恢复增长以及美国石油生产成本下降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
3.值得注意的是,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OPEC+)大幅减产、美国增产乏力,市场供需维持紧平衡,也加剧了油价的波动。
尤其是随着美国石油生产成本的下降,产量增长的持续放缓,是提升价格上行空间的重要因素。据EIA预测,页岩油产量在7月份达到峰值后,本月将迎来下降。目前产量最高的西德克萨斯盆地减产将导致8月份页岩油产量降至每天960万桶。
美国作为石油的最大消费者,其经济前景仍是油价涨落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经济前景预期恶化的背景下,美国油气生产商再投资意愿下降,美国石油产量增长乏力。根据贝克休斯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14日,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537台,较2022年12月30日水平大幅下降84台。EIA预计,美国下半年石油产量每天18.83百万桶,环比仅增长每天0.10百万桶。
美国启动战略石油补库,将为油价提供基本支撑。为了打压因乌克兰危机而飙升的油价,美国大量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根据EIA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7月7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3.47亿桶,比2022年初减少2.46亿桶,已跌至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5月以来,美国能源部宣布了三次收储计划,总量约1200万桶,将为下半年油价提供一定支撑。2022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10次累计500个基点,显示控制通胀已成为其政策重心,稳经济增长退居其次。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临近尾声,美元指数走弱将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夫.居里(Jeff Currie)称:“创纪录的高需求和沙特等国削减供应等因素的叠加,已经将油市带回了供应短缺,油市已经逐渐摒弃了对经济增长的悲观情绪”。
居里还表示,短期油价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包括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的供应超出预期,或库存持续高于预期,但“衰退风险的减弱以及欧佩克强大的定价能力支持了我们对油价的建设性看法”。(来源:网络)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