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为促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规划设计。对于能源行业来说,《规划》的出台,将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将迎来什么利好?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首次明确氢的能源属性,并提出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等目标。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到位,产业化大幕就此拉开。
《规划》出台后,石油企业将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将迎来什么利好?
生产环节 “绿氢”是方向 “蓝氢”是主力
根据氢能生产来源和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情况,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氢气的来源将逐步从灰氢(化石能源制氢)和蓝氢(工业副产氢气)向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转变。
《规划》要求,要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由于氢能与传统的石油产业链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石油企业积极推进氢能技术研发和推广。2021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等参与的张家口200/800兆瓦时氢储能发电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标志着我国氢能在大规模储能调峰应用场景迈出实质性一步。该项目预计2023年完全投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储能发电项目。
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杨卫胜认为,部分炼化企业可利用原料优势、用氢的技术积累、人才优势及靠近市场优势,积极参与氢能发展,利用炼化装置副产氢气建设氢气提纯装置生产蓝氢,满足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需求。同时,部分炼化企业可以利用当地良好的光热资源,发展光伏发电、绿电制氢,替代现有以煤或石油焦等化石能源为原料的制氢路线,绿氢直供炼油和化工装置,开创绿氢炼化新发展途径,对炼化企业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表示,长期来看,绿氢是方向,而蓝氢主要体现的是资源综合利用,不鼓励走化石能源制氢路线;对于副产氢发达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氢能应用。
加氢站建设 抢占先机 积累经验
2021年2月7日,中国石油在河北张家口建成冬奥会首座投用加氢站——太子城加氢站,日均加注能力为1000公斤,承担冬奥核心区交通车辆氢能保供重任。8月15日,中国石油又在北京投运福田加氢站,为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客车和氢燃料电池卡车保供。气源来自华北石化建成投用的500标准立方米/小时副产氢提纯装置。这条产业链为中国石油广泛布局加氢站,建设油、气、电、氢混建站等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优秀人才。
2021年10月16日,中国石油在上海首座加氢站鸿音路加氢站正式投运。12月31日,又在临港新片区投运首座油氢合建站平霄路油氢合建站。到“十四五”末,中国石油将在临港新片区形成“油品为主、氢能为辅、快速换(充)电为补充”的多能服务格局。
今年3月3日,中国石油在四川建成投运首座加氢站——成都古城加油加氢站。据悉,四川销售公司到2023年争取在郫都区建成固定式加氢综合站5座以上,2035年将布局固定式加氢综合站10座以上。
加氢站如何实现盈利?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克鑫认为,加氢站建设一定要做好前期规划,一是要有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服务多元化;二是确保氢气资源保障及价格的稳定性;三是建设要充分结合客户端的应用场景,统筹车辆用能需求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四是优化设备设施投资及运营成本。为确保氢能源项目投资收益达标,上海销售公司特别优化项目选址,主推油氢合建站,通过加氢站业务撬动加油站项目,在探索氢能终端服务商业化路径的同时扩大成品油零售网络,从而发挥自身成品油优势。目前,还同时启动了古棕路油氢合建站、主城区停保场油氢合建站、正茂路油氢合建站、丽正路油氢合建站4座站点。这4座站点均将在2024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中国石油油品销售企业介入氢能业务领域,无疑将在积累加氢站技术、管理、运营模式和市场开发经验方面探索实践,为随后全面加强氢能业务积累宝贵经验。
未来 机遇挑战并存 积极参与全球氢能产业合作
氢能技术链条长、难点多,现有技术经济性还不能满足实用需求,需要从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氢储能系统等主要环节创新突破,重点突破关键技术。
《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氢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准确把握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项,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杨卫胜提出,在储能和氢站建设方面,建议石油企业加快氢能从生产、储存、运输到应用全链条的安全技术研究,制定完善的氢能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推动政府在自贸区、产业园区或者物流园区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试点,利用现有的加油站改造成为油氢联合站,无须征地,节约建设成本。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11月15日,中国石油管道局自主完成了氢能源输送管道工程实践案例研究,发布了“大口径高压力大流量氢气长输管道工程建造的实践研究”。这是国内首个基于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建造的实践案例研究成果,为下一步优化技术路线、制定标准规范、指导氢气管道大规模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信在“十四五”,中国石油企业将通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创新支撑平台、聚焦专业人才队伍、聚焦国际合作机遇,继续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稳步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提升氢能产业及其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