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电动车之后,燃油车也难逃涨价潮?买车的“等等党”们该咋办?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受年初补贴退坡、钴镍等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超过20家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上调了多款车型价格。而继电动车大范围涨价后,近期宝马、奔驰、长城魏也对燃油车率先涨价。那些因为电动车涨价而把目光投向燃油车的准车主们,如今一边观望,一边不安,宝马、奔驰、魏涨价会不会只是燃油车大规模涨价的开始?后续会不会有更多的燃油车车企卷入这波涨价狂潮?
超过20家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上调了多款车型价格
受年初补贴退坡、钴镍等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超过20家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上调了多款车型价格。而继电动车大范围涨价后,近期宝马、奔驰、长城魏也对燃油车率先涨价。
 
那些因为电动车涨价而把目光投向燃油车的准车主们,如今一边观望,一边不安,宝马、奔驰、魏涨价会不会只是燃油车大规模涨价的开始?后续会不会有更多的燃油车车企卷入这波涨价狂潮?
 
宝马、奔驰涨价,最高达12.1万
 
据宝马官网4月12日消息,随着芯片问题得到解决,宝马此前阉割掉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及手机无线Wifi热点功能的部分车型,如今恢复了这些配置,价格上调。具体来说,宝马3系长轴距版价格上涨1600元-1.1万元,宝马X3涨价3000元,宝马X4上涨4000元,宝马Z4的 M40i运动性能车型价格上涨4000元。此外,由于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涨,宝马欧洲全系车型价格也将有3%的上涨,宝马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Nicolas Peter近期表示。
 
相比宝马“花钱买配置”的操作,奔驰涨价则更为简单粗暴,直接声称,因物流成本和投入成本剧增,宣布全系车型涨价。
 
所涉及的车型包括奔驰进口C级、E级、S级、国产E级、奔驰GLC、AMG和迈巴赫部分车型售价均有所上涨,价格涨幅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例如热销的国产奔驰E级、国产GLC售价涨幅基本在6000元左右,迈巴赫GLS 600 4MATIC 礼尚版涨了12.1万元,从298万涨到了310.1万。奔驰E级混动取消了赠送智能充电墙盒,虽然没涨价,也变相削减了成本。这已经是奔驰今年来第二次涨价,早在今年1月奔驰已经涨价了一次。
 
不只豪华车,长城汽车旗下魏也表示,受原材料、芯片及核心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自4月15日起,咖啡系玛奇朵、拿铁、摩卡等咖啡系部分在售车型价格上调5000元-1.2万元。
 
燃油车涨价将成普遍现象?
 
这一波原材料上涨、零部件上涨的确给汽车制造商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受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上涨影响,广汽集团表示其2021年成本增加70亿元。宝马的Nicolas Peter表示,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宝马整体制造成本可能会增加12亿美元。就连本田的首席财务管理都表示,今年成本涨幅太大,已无法消化。
 
关于燃油车涨价,有人担心说会不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普遍上调指导价。对此,有自主品牌人士对媒体表示,“现在造车的成本压力太大,快要超过我们的消化能力。我们也有涨价的想法,但是具体情况还在商讨之中,一般燃油车很少会调高车型官方售价,所以要慎重。”说白了,有贼心,没贼胆,毕竟眼下燃油车市场不算景气,当务之急还是抢夺市场份额。
 
另外,燃油车采用经销商的模式决定了,相比新能源车的直销模式,燃油车制造商会通过经销商的返利模式、促销政策、调整库存等方式来调节车型价格。
 
在成本增长的情况下,有些汽车品牌削弱了优惠幅度。“其实早在去年5月开始,尤其去年8~12月的促销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减少促销逐步成为各车企的共同选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就连创造了“加价神话”的汉兰达,也开始走平价销售路线。
 
至于宝马、奔驰加价,崔东树表示,奥迪、宝马、奔驰涨价,是因为其生产小于需求,终端价格相对比较高,成本又出现了上涨,所以涨价是必然的行为,是其供不应求特征的体现,并非行业普遍现象。
 
相比整体燃油车市场,由于富裕人群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小,消费升级和换购需求旺盛,2021年豪华车市场累计销量347.2万辆,同比增长20.7%,远高于乘用车市场6.5%的增速。
 
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豪华品牌产量同比下滑幅度高达31%。其中,3月份奔驰产量为4.4万辆,宝马产量为3.1万辆,奥迪产量为2.8万辆,大幅低于正常月份水平。
 
反映到涨价上,高端车型的涨价幅度明显更加疯狂,而价位稍低的车型涨价幅度也要更小。那些本来就靠“性价比”吸引消费者、缺乏品牌号召力的汽车品牌,根本学不了。
 
对消费者影响几何
 
豪华车涨价,也绝不意味着这与平价车消费者没关系。
 
既然豪华车都难以承受成本上涨压力,供应链的压力肯定也会向主流合资品牌大众、丰田、日产、福特、本田,以及吉利、长城、长安这些自主品牌传递。尤其是在如今全球通胀高企的情况下,这些汽车制造商要么涨价,要么就寻找便宜的替代方案。
 
对消费者来说,最浅层的冲击,就是消费者得多花钱买同品质(相对以往)的新车,或者是花表面上差不多的金额,买到品质更低的新车。于情于理,这都不是消费者利好,再结合全球格局大变量、新冠疫情等导致的经济下行,甚至是“雪上加霜”。
 
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100强榜单中,中国仅有8家企业上榜。日本、美国各有22家,德国有18家,韩国有9家。与其他行业一样,在如今汽车行业剧烈波动时,中国车企也要努力寻找“国产替代”,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会给与上下游零部件企业较大的成长空间。
 
结束语

车企如果单纯涨价,势必让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意难平,但不涨价,又难以消化高成本。无论是否有车企跟进官宣涨价,汽车产业链、燃油车成本提升已经定局,最后由消费者来分摊成本压力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习惯了物价下行的通道,如今多种因素影响下,早买早享受,晚买不一定有折扣。刚需用户还是要先下手为强,毕竟啥时候能提车也是个未知数。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