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PIW:2022年石油工业应该重点关注的十大事件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PIW机构预测了2022年将深度影响石油工业的10个新主题。
PIW机构预测了2022年将深度影响石油工业的10个新主题。
 
2022年石油工业应该重点关注的十大事件
 
1、随着生产商和消费者关注度提高,全球能源转型节奏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利益相关者关注度提高,去年以来全球能源转型失序状态将会持续,相信由于政治原因形成的市场冲突将会使这种能源转型失序状态进一步演进。《石油情报周刊》预测,能源价格高企将会主导整个2022年的世界石油工业,这种能源失序状态会对能源转型节奏和方式产生进一步影响。针对有缺陷的零碳路径,激烈的市场状况强调了重复性供应短缺的危害,石油生产商对于能源转型的抵触心理会进一步加强,一些能源消费国特别是欧洲国家、金融机构和类似于IEA这样的消费者团体,也将会反对快速弃用化石燃料的做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会进一步加剧,还是正反双方会逐步趋于一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究竟是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情景报告描述的那样,国际社会会进一步弃用石油和天然气,还是在今年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7)上,石油生产商利用既有优势去获得更强的话语权。“天然气是否是真正的气候友好能源”经过一年多的争论,近期欧盟允许一些天然气项目定义为绿色投资的建议可以视为对原能源转型路径的一种妥协。
 
2、投资者净零战略将进一步收紧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随着基金和银行积极推进他们的2050目标,他们会要求其投资组合中涉及到的公司都建立和实施净零计划,包括制定到2030年显著的减排目标。高级别管理层的讨论将从高水平目标向更为具体披露、投资细节及支出明细等事项转移。对于范围3(终端使用)排放的要求目前看是零散的,脱碳在生产过程中将会变得十分普遍,但是总体压力是有所减少的。转型行动迟缓的董事会成员会被强制要求退出,这种强烈变化会使激进转型方式得以进一步加强。类似于壳牌公司那样,业务架构大幅调整的要求估计会被提出,欧洲石油公司的计划估计会更加激进。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例如荷兰的ABP和挪威的石油基金,决定减少他们投资组合中的碳排放足迹。美国石油公司的态度与欧洲同行不一样,但是投资者已经在要求石油公司在应对低碳发展方面采取更加严肃的意图和更加具体的行动。
 
3、年随着标准趋严格化,项目融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多边金融机构,包括出口信贷机构,今年将继续退出油气项目融资。国际主要商业金融机构将提高对油气业务的审查,气候倡议者将利用IEA发布的零碳报告持续推进反对石油、天然气项目投资。尽管项目融资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关闭,但是转型压力将限制资金池的使用并提高可接受项目的标准。低排放强度、碳降低以及低碳投资组合都是项目融资的潜在新要求,正如低折现率下高投资回报门槛一样。假以时日,这个趋势将会在开发时间、项目范围和资源竞争力等方面重构石油投资项目的规划部署。
 
4、石油供应短缺暂时不会发生,但是市场紧平衡和价格高企将会是常态
 
“能源智库”对于全球上游项目的分析显示,将会有足够的石油供应去应对生产上的自然递减并满足2026年之前的石油需求。大量来自美国、巴西、挪威和圭亚那等非欧佩克组织的新石油供应将会出现,但是由于近年上游投资不足以及需求不确定和ESG压力等影响,低库存和市场紧平衡将会在未来5年频繁出现。这些将使欧佩克组织成为市场焦点,可能会促使其在2022年改变减产计划。随着该组织持续放松减产控制,其富余能力将会在2022年底降低到250万桶/日,这将几乎不能为出现较大生产中断而提供应有缓冲。如果市场从富余转向短缺,牛市投机心理将会占据上风。一些银行预测,油价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达到10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在年初就显现出了这个趋势。由于对新冠病毒变异造成潜在需求低迷担心的消失,石油价格就重新上到80美元/桶以上。“能源智库”认为,今年布伦特油价的均价会在80美元/桶以上,部分时段会大幅超过这个价格。
 
5、欧佩克+组织的工作重点将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转到管理市场不稳定性
 
随着限产措施持续放松,欧佩克组织的内部活力正由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差异所主导。这个差异就是由沙特、阿联酋以及俄罗斯等具有富余生产能力领导者和尼日利亚、安哥拉、马来西亚那些不能完成增长份额落后者所形成的,市场在某些方面的重大改变看来不可避免。今年4月对于石油限产基准配额的修正可能会有帮助,但是坚挺的价格会促使各方采取更为强劲的行动,需求反弹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夏天。目前的产量限产计划可能会在今年9月或更早时候结束,到时必须采取一些持续性的合作才能将油价保持在70美元/桶以上。但是到那个时候,欧佩克组织应该提升如下能力:一是在富余生产能力萎缩时及时提供供应缓冲;二是随着能源转型推进,始终保持生产节奏平衡。随着上游投资降低,在供需平衡变得难以预测,市场为了获取正确信号而出现的竞争,油价波动性加大等情景下,欧佩克+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度。该组织必须更加小心应对以下情况,那就是更高的石油价格会支持国家资金投入,也可以给予能源转型更大的影响力,但是也可能会进一步激怒消费者,促使石油变革加快节奏。
 
6、石油需求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后将保持稳定增长
 
经过过去几年强烈波动后,尽管目前在病毒变异、经济增长、通胀及利率等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石油需求增长成为大概率事件。2021年全年石油需求与“能源智库”预测基本吻合,只是年底四季度的实际需求高于预测水平,达到了10060万桶/日,略低于2019年四季度10160万桶/日的水平,石油需求将在2022年夏季晚些时候或在秋季早些时候超过疫情前水平。《石油情报周刊》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22年增长310万桶/日,2023年增长150万桶/日,然后在2028年达到需求峰值10600万桶/日之前都将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态势。疫情造成的破坏如居家工作和减少航空旅行等都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但是比以前担心的影响要小很多。
 
7、美国页岩油将恢复实质性增长,但是资本管控将会抑制增长潜力
 
投资管控和基于偿还债务及回报股东的自由现金流需求,迫使页岩油生产商按照投资者的意愿回归。“能源智库”预测美国原油产量将实现日增长70万桶,在2022年达到1190万桶/日,这将是对过去两年产量萎缩的一个强力恢复。2020年,美国的原油产量日产增加90万桶,达到1130万桶/日,2021年,尽管努力恢复生产,但全年平均日产也只是达到了1120万桶。石油、天然气价格高企情景下,页岩油气的财务状况大为改善,增长速度本可以更高一些,但是投资者紧缩现金流的做法和拜登的能源政策抑制了产量增长速度。也就是说,美国石油生产商将持续实施投资管控和产量低增长模式,将部分盈余资金将会用于支付股息和股票回购,以希望在未来可能低油价下长期保留投资者的青睐。
 
8、一些国家压制合作开放但另一些国家却在加大开放力度,上游业务合作开放的未来可谓是喜忧参半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经合组织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权衡气候因素,也决定着采取何种激进的措施限制上游开放。但是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在石油需求趋紧的窗口时期,政府正在更加努力地推动上游开放,谋求石油资源货币化。在美国,现存的联邦土地五年租约将于6月30日到期,大家都在观察,拜登政府是否会继续停止土地续约还是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如提高矿区使用费率,来限制新的勘探项目。在英国,壳牌从柬埔寨开发项目推出,意味着面对气候压力,如果政策制定者不改变政策路径并提供更加清晰的政策支持,新的大型石油勘探批准将面对更大的困难。同时,在近期的一些项目招标中,政府和石油公司的重点将从勘探转向碳捕获存储机会的挖掘,特别是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国际石油公司将持续聚焦选择性勘探项目,以便在能源转型压力趋大的情况下保持资产组合的韧性。
 
9、行业巨头在碳捕获存储和氢能业务方面渐入佳境
 
未来12个月的进展将会提供一个清晰的信号,即哪个石油公司是最严肃开展碳捕获存储和氢能业务的,也可以测试出这些技术战略侧重的可靠性。美国石油公司由于采取了对石油业务更多依赖的战略,就特别需要在这些方面展示出清晰的进展。埃克森美孚在2022年计划实施两项碳捕获存储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西方石油公司的直接空气捕获工厂即将破土动工。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在碳捕获存储业务方面采取快速行动,加快从初期协议转移到设计和项目获准等工作上来。氢能项目的热度在持续提高,氢能在重工业和交通领域方面的需求证明氢气运输管道建设的必要性。欧洲的国际石油巨头在氢能方面领先一步,给美国的国际石油巨头不少压力,迫使他们在2022年通过选择中东和亚洲石油公司开展合作,起步发展氢能业务。
 
10、资本化投入整体增加,但是投资管控形势依然较为普遍
 
照10%的年增长率预测,2022年上游的资本支出为4200亿美元。但是由于石油公司将股东回报作为行业首要目标,全球再投资率(资本支出占现金流的百分比)仅为40%,保持在历史低位。投资支出将以低成本项目、低碳业务及深水项目为重点,在上游规划中,短投资回收期和低碳排放的项目会被优先考虑。石油公司正在为过去的投资失误受到责备,但是与2015年之前的年均投资7000亿美元的水平相比,目前的投资水平还是比较低,考虑到资本有效性的进步,这应该还不算是一个明显的警报。同时,石油公司正在分配更多的投资到低碳和新能源业务。由于资产价值上涨,并购大型低碳和可再生企业不太可能。但是随着出售中的可再生项目数量的增多,石油巨头有机会更快地扩大规模,未来行业规则也有可能被改变。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