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长城低碱值中速机油实现OEM认证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通过了!”一声平和但又难掩激动的声音打破了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上海研究院动力设备用油研究所的宁静。
“通过了!”一声平和但又难掩激动的声音打破了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上海研究院动力设备用油研究所的宁静。
 
在经过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长城润滑油低碱值中速机油全系列产品终于获得MAN公司的技术认证,实现国际OEM认证新突破!这是国内第一家油公司的低碱值中速机油产品获得国际OEM巨头MAN的技术认可,大大的提高了SINOPEC品牌在国际OEM中影响力,为低硫船燃油的到来,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长城低碱值中速机油实现OEM认证
 
1、这是一场历时五年的远征
 
2015年,随着全球范围内船用燃油低硫化的逐步实施,对低碱值中速机油产品的需求势必增加,开展低碱值中速机油国际OEM认证工作迫在眉睫。
 
而认证是船用发动机油推向市场的技术壁垒,其中船用中速机油认证要求尤为苛刻,认证周期长、经费投入大和技术难度高,国际OEM不仅对认证流程有着明确的要求,也对认证发动机型号,甚至是认证过程中燃料油质量都做了明确限制,一直以来我国的低碱值中速机油的国际OEM认证工作始终无法实现突破。
 
在这划时代的时刻,一批负责船用油的长城人扛起了这个艰难的担子,他们锚定了低碱值中速机油的国际OEM认证这一目标,起航了。
 

 
2、这是一段跨越8400公里的航路
 
2016年下半年,经多次国际OEM的拜访和技术交流,上海研究院技术人员在与MAN公司的共同推进下,最终在距离祖国8400公里的格陵兰岛找到了一台满足低碱值中速机油MAN认证试验要求的发动机。
 
中国到格陵兰岛连直达航班都没有,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齿轮油技术团队从未动摇过,彷徨过。印象中那里只有冰天雪地,环境恶劣。但一名长城人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去闯一闯总是好的。2017年8月,为进一步确定试验现场的可行性,长城人踏上了这段艰辛的旅程,在历时两天两夜,几经周转后最终到达了试验电厂。在凛冽寒风中,长城人与MAN公司技术人员、电厂的技术人员开展了现场的技术交流和实地考察。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困难接踵而来,11月开始格陵兰岛进入极夜,气候环境变得苛刻,有大段的时间不利于实验油品的运输。为克服这一困难,更好的衔接生产和物流运输,长城润滑油上海研究院经过与公司积极沟通协调,最终确定此次油样在滨海分公司进行生产,利用滨海分公司独有的码头优势,直接将油样装船运往港口。同时经与多家航运公司进行接洽和交流。最后,在中山润港的协调下,将近25吨的试验油样承载着长城人的梦想从天津港起航了。历时50余天的风雨兼程到达格陵兰岛的实验点,并在2018年7月13日正式开始不低于6000小时的MAN认证试验。
 
3、这是一次一波三折的试航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19年底,认证试验到达了预定的6000小时。满怀希望的长城人与MAN技术人员前往试验现场,进行了拆机检查,可结果却令人失望。由于一些外在不可控因素影响,拆机结果虽然满足OEM基本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秉承着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质量标准,为进一步排除其他因素对油品的影响,验证长城油品性能,经与MAN多次沟通,MAN允诺为我方提供一份有限制的认证,且需要我们在该认证的两年有效期内完成一次不低于2000小时的应用试验,方可提供无限制的认证。
 
这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天又给我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020年,疫情爆发了!
 

 
计划一切都乱了,由于疫情的蔓延,工作推进异常困难。沟通只能通过电话和邮件,信息传递异常缓慢。大范围停工使得寻找一条合适的船舶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城人再一次表现出了在大困难面前的非凡行动力。在一次又一次与MAN、船东之间的沟通交流,终于在国内的长江航线上找到了一条能满足MAN应用试验要求的船舶—长江64002。好消息传来,长城人马不停蹄的对该船进行了访船服务,将应用跟踪的注意事项与船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按照MAN认证的要求,随即开展不低于2000小时的应用试验。在应用试验过程中,长城人克服层层困难,在国际物流不便的情况下,将每个采样点的样品及时地送到MAN德国实验室,保障了试验的顺利运行。
 

 
时间来到了2021年4月,应用试验跟踪时间已超过2000小时,一段历时5年的认证终于圆满的划上了句点,我们成功了!
 
该认证包括了长城低碱值中速机油系列产品3012/3015/4012/4015,可适用于使用柴油、馏分油、LNG/柴油或LNG/馏分油的双燃料的四冲程船用中速柴油机或四冲程陆用中速柴油机的润滑,也适用于艉轴等辅助设备润滑。该认证的获得也标志着长城低碱值中速机油系列产品在国际主流四冲程OEM技术认可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享。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