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石化企业预警!全国税收大督查,涉及18个省市!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开展税收重点工作督查,对天津、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甘肃、大连、宁波、厦门、青海等省(区、市)税务局开展实地督查。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开展税收重点工作督查,对天津、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甘肃、大连、宁波、厦门、青海等省(区、市)税务局开展实地督查。主要围绕减税降费及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
 
本次全国性的税收稽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务院在2021年6月发布的《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所揭露了有关金融、虚开发票、财政返还等乱象。
 
重点行业仍面临虚开骗税高涉税风险
 
《审计工作报告》所发现的涉税涉票问题中,虚开增值税发票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跨省联手,通过虚构业务、串通定价等,短期内虚开大量发票抵扣税款并随即注销。
 
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骗税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涉税犯罪领域的高发罪名,面对这种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自2018年8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双打”专项行动。
 
王军局长在7月10日发表的演讲中也提到,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偷逃税多发行业和领域依法严肃查处,特别是在公安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展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2018年8月到今年6月底,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38.8万户,挽回税款损失870.8亿元,有力推动了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建设。
 
在2021年度,废旧物资、煤炭、石化、外贸行业将由于行业固有的现实困境等原因,面临较大行业性虚开风险,房地产企业或随着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推进,而面临较大的被认定偷税的风险。
 
石化行业
 
石化行业“变名销售”是较为突出的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石化企业是否具有骗取税款的目的成为能否以虚开定罪的关键。
 
尽管随着各地司法机关逐步认识到变名销售实质是偷逃消费税,并不具备骗抵增值税税款的主观目的和造成增值税税款损失的客观结果,转而追究逃税的刑事责任或者移交税务机关追究行政责任,但是由于各地审判实践存在巨大差异,“变名销售”带来的违法犯罪风险仍然不容小觑。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应对建议
 
(一)强化税务合规意识,建立税务合规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内外部合规审查制度。对内部而言,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发票管理、费用报销、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全面审核进项发票、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审核业务资料留存的完备性,实现业务资料完备齐全、与进销发票相匹配,报销凭证与报销内容要素相符并能追溯到责任人。
 
对外部而言,企业应当建立、完善供应商、服务商审查制度,对供应商、服务商资质及完税情况定期访查,杜绝上游走逃、失联现象发生。
 
同时,企业应当强化数据风险意识,建立企业进销存数据库,并利用其进行反向自查,对发现的漏洞及时弥补、自查补税。提升税收遵从意识,合法合规的进行税收筹划。
 
借助税法专业人士的力量和支持,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涉税事项,或聘请税务师、税务律师等外部涉税服务人士,对企业定期开展税务健康检查,帮助个人评估筹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最终通过合规经营实现事前的风险防范。
 
(二)及时、专业的税务风险应对
 
若企业或个人牵涉到虚开骗税等相关涉税违法案件中,应当积极寻求专业的涉税服务和刑事辩护。实践中,虚开违法犯罪行为与骗税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相伴生关联的特征,一旦办案机关查实企业有业务虚假、循环出口、与他人共谋签订虚假购销合同等行为,企业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救济程序将成为涉案企业隔离阻却刑事责任风险的最后一次机会。
 
税务行政复议是纳税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征纳双方之间具体税务争议的重要法律救济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具体纳税争议的必经法定程序。由于税务行政复议在本质上属于税务行政系统的内部纠错机制,不具有公开属性,税务争议的矛盾不外化,不会过度激化征纳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特征,解决争议的效果比较理想。
 
通过前述程序,对税务机关认定企业存在行政违法的事实证据进行全面梳理,向复议机关提交反证。同时,也可以案件进入复议程序为契机与税务机关沟通,延缓移送刑事司法程序的节奏,一旦企业在复议程序中抗辩成功,则可能直接阻却刑事责任追及。
 
涉案企业应及早聘请税务律师介入,行刑联动,尽早提起行政复议程序,最大程度阻却隔离刑事责任风险。即使企业在复议程序中,未能阻却案件移送和风险转化,行政复议程序也可与刑事诉讼程序联动,通过专业税务律师的介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与税务机关、司法机关沟通,争取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