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六标准的稳步推进、燃油车停售时间表出炉,新能源汽车兴起成为大势所趋。紧跟其后的以发动机油为核心的润滑油产品市场需求逐渐下滑,引发了传统石化企业的普遍焦虑。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究竟会对传统石化企业有何影响?传统石化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浪潮。
转危为机,是所有传统石化企业的必修课
有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产销规模突破120万辆,年复合增速达64.8%,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市场渗透率上达到4.7%,远高于欧盟、日本,保有量达到419万辆,占全球54.5%。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成为无可动摇的趋势。新能源汽车对润滑油需求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与其叫做“危机”,不如叫做“冲击”。一方面,当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世界各国陆续停售燃油车,必然会对以发动机油为主体的润滑油市场需求造成冲击。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其中的电动汽车,直接削减了对发动机油的需求。而换油频次高、需求量大的发动机油,是润滑油市场中的核心品类。有不少传统石化企业甚至只生产发动机油。
不仅如此,发动机油之外的其他油品同样受到冲击。驱动新能源汽车趋势的环保力量,必然对新一代的润滑油有更高的环保指标要求,未来的润滑油品必将顺应绿色、高效、长换油周期的潮流趋势发展。传统石化企业的日子不再像过去那么好过,必须准备迎接一场极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竞争,唯有注重节能环保、高效率、高性能的企业,方能在全新市场格局中求得生存。
另一方面,真正的拐点到来仍需时间。传统燃油车并不会一夜之间消失,市场也不会一夜之间滑坡。客观上讲,从现在起到燃油车停售,再到燃油车被完全取代,这是有一个缓冲期的,传统石化企业依然有时间去创新去进化。回到润滑油产品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种类很多,并非只有纯电动汽车。而即使是纯电动汽车,除发动机之外,变速箱、连接件、减震器、冷却系统、制动系统等其他部位同样需要专业润滑油。新能源汽车绝不会带来灭顶之灾,行业无须因此杞人忧天。
与此同时,世界上并不只有汽车使用润滑油。除了车用润滑油市场,其他润滑油市场,比如工业用油,便值得高度关注。我们国家是全球制造大国,也将是未来的世界制造强国,工厂工业各个领域对润滑油的需求仍将正向成长。据我了解,有的行业头部品牌在工业油领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证明这个领域内依然有许多机会。
显而易见,新能源汽车给传统石化企业带来的,更像是一次转机,是一次为未来数十年发展思考、谋划、创新、探路的关键抉择机会。如果还不走出“舒适区”,走出原来的逻辑和轨迹,将很难在行业中持续创造价值。所有的传统石化企业都需要给自己来一堂“转危为机”的必修课。
适者生存,传统石化企业率先进化者才有生机
然而,改变从来都不容易。在“互联网+”、“创新”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传统石化企业同行或许依然困在供应链、生产出货、渠道铺货、找客卖货的“传统思维”里。毕竟和这些打了几十年交道,甚至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让人难以决断割舍。但挑战来临,大刀阔斧的行动才有更多生机,才能从多达上万的国内润滑油厂家中脱颖而出。
抛开固有的偏见,不禁要问,如果没有人规定传统石化企业只能靠卖油、卖货为生,那么创新的产品、服务、经营思维、商业模式真的让传统石化企业遥不可及、一筹莫展吗?过去的“增量市场”早已变成了今日的“存量市场”。而存量市场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新增用户量”的挖掘,而蔓延至细分市场、个性化市场产品的开发上。整体而言,存量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或品牌的单一竞争,而是车企从技术、产品、品牌、用户需求乃至渠道等一系列综合体系能力的竞争。
既然靠发动机油包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除机油之外的附属油品、以及除车用油之外的其他用油,重要性大增。一是产品线必须够全,冷却液、添加剂、齿轮油、润滑脂,这些产品都需要顾及;除了车用油,工业用油、机械用油、船用油、铁路用油等,都是可以拓展业务的方向。同时,各个产品都要有过硬品质,因为品质稳定是根基。二是产品技术含量必须高,在环保与能效指标上应当有足够强大的竞争力。面对追求环保与能效的全球浪潮,没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做支撑,根本无法立足。传统石化企业需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科技力量,并拿出一系列在环保与能效上指标过硬的产品。
既然靠顶尖产品横扫天下的时代已经终结,就必须解放“经营思维”。在消费多元化的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营思维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超越一心卖货的思维,掌握获客留客的高招,“引流”是其中的关键。一定要抓住产品之外的服务作为重要抓手,无论是产品服务化,还是服务产品化,都能强化用户粘性。此外,“跨界”也能为企业打开了很多可能,从零售、电商、各大产业,再到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OEM主机厂、经销商、终端门店等,都可以为传统石化企业注入新的基因和能量,去改变现有的经营方式。
既然靠产货销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谋篇布局同样要紧跟时代步伐。新的信息通路重构了连接,传统润滑油企业营销与终端门店之间的关系,线上线下利益关系,供应链上下的协同关系等。与其与供应链保持常规合作,不如整合他们打造生态圈,实现更广范围内的资源配置,相互赋能共同生存。另外,面对全球环保浪潮,构建更绿色更创新的商业模式,也是非常值得探索且具有广阔回报前景的选择。
总而言之,面对需求下滑的冲击,传统石化企业需要在产品线、产品技术含量,产品环保性能、经营思维、供应链整合、商业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突破性创新。
从看客到主角,传统石化企业在商业创新上大有可为
纵观IBM、通用电气、国内海尔、苏宁等传统产业名企,无不经历过自我革新与进化。结合对它们的观察,在此提出个人对于传统石化企业进行商业创新的几点深入思考:
在战略定位与产品线上,可尝试从“产品提供者”转变为“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一如为“认知商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IBM。针对不同用户设计特定行业、工况、场景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对各方面尤其是环保能耗的高要求,这是真正具有用户视角的举措,也能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在应对精细化竞争、产品技术指标上,可尝试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科技驱动力,配置顶尖的专家、研究人员与实验室,以领先的科学理念为指导,探索前沿科技,源源不断地在高性能、高能效、环保的产品上推陈出新,作为企业构建“全场景产品线”的坚实后盾。在引流与跨界上,可尝试通过“产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强而有力的用户抓手,增强用户粘性与门店盈利,有效解决引流问题;更可以通过跨界创新,打造汽后市场的渠道品牌,通过柔性供应链赋能渠道品牌发展;还可以注入“新零售”的基因,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元素,全面尝试改造传统石化企业的一线销售方式。
在商业模式上,可考虑打造“供应链生态圈”寻求突破和进展,从金融、物流、智能科技等各大角度切入与各个圈层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与整合,构建以本企业为核心主导,同时令合作各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突破性增长。
敢于打破,才能以“自身之变”应“行业之变”。在新能源汽车现在以及将来的冲击之下,传统石化企业,应该持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想见,当越来越多的传统石化企业,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高举创新的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将带动整个中国后汽车市场活跃起来,共同助推整个产业向上发展。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思考,希望与更多业界同仁相互交流启发。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