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炼化企业获得成品油出口权的道路可谓是坎坷又曲折。
自2017年民营企业成品油出口权被取消后,时隔4年,这一权限终于再次放开。
近日,国务院官网批复了《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下称《措施》)。
《措施》称,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
在此之前,仅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中航集团五家国有企业每年可获得一定的出口配额。
该文件的批复,意味着长期被国有企业占有的成品油出口权再次被打破了。这对缓解国内成品油过剩压力,提升中国民营炼化企业全球竞争力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1、民营企业再获成品油出口权
2015年11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符合申请条件的炼油企业可获得成品油出口配额。
在该年的11月,中化泉州成为三桶油外首家获得出口配额的企业,在该年12月,东明石化成为首家获得配额的地方炼厂。
但一年后,这一局面很快匆匆结束。
由于2016年配额完成情况欠佳,2017年国家决定暂停向地方炼厂发放出口配额。
这也意味着,在此后的4年中,民营企业再无参与成品油出口。该权限一直长期集中在三桶油、中化等国字号企业手中。
而此次成品油出口权限的放开,也意味着被国营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再次被打破了。
这对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据了解,浙江石化(荣盛石化控股、桐昆股份参股)将成为首家拿到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配额的民营企业,成为其中直接的受益者。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国家把成品油口子放开,对民企来说,等于是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在政策上更灵活了,这将有效避免出现当海外市场存在套利时机时,出口企业没有配额可用的尴尬局面。”
02、或有效缓解成品油过剩压力
目前,我国成品油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供应过剩压力。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在2020年,国内终端成品油消费量将达4.03亿吨,但同期国内一次炼油能力却达到了9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一局面还将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科炼化等多家炼厂的投产,我国炼油产能进入了急速增加的阶段。据了解,仅2019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就净增了3200万吨。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成品油需求却在不断萎缩。
目前,全球汽车销量下滑,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再加上电动、氢能汽车的发展无不制约着成品油消费量的进一步增长。
一边是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产能的持续扩张,一边是需求的下滑,未来成品油供过于求的局面或将长期存在。
在此形势下,提升中国成品油出口量成为缓解过剩压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实际上,目前的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成品油出口国的实力和潜力。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成品油出口的规模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仅为6688万吨,仍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大幅提升成品油出口量,或犹如一剂猛药,成为有效缓解国内资源供应过剩压力,提振炼厂积极性的利好。
03、提升民营企业全球竞争力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特色的自贸区,近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民营石化项目。
包括:国内首个国家级民营LNG项目——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等。
实际上,该自贸试验区仅是中国民营炼化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亮丽的注脚。
目前,在我国民营炼化企业中,正涌现出一批像恒力、荣盛、新凤鸣、桐昆等实力雄厚的企业,正逐渐改变着我国炼化产业的格局。
它们新建的项目兼具规模、工艺、配套、效率等优势,部分龙头企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规模、成本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可以说,如今民营炼化企业与2017年成品油出口配额被取消时期的局面已出现明显改观。
尽管如此,但面对再次放开的成品油出口配额,民营炼化企业可谓是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仍面临着不容小觑的挑战。
面对国内外不同的定价机制以及价格差异,如何确保成品油出口的利润?面对生疏的出口业务,如何弥补其中的经验不足……在未来,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口路仍旧考验重重。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民营企业在产品指标、公平竞争等诸多方面,时刻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而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也成为目前迫在眉睫的需求。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