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超过80%的国际贸易额,通过海运完成。海运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命脉,而随着全球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港口和主要海域的船舶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问题也日益严峻。有调查显示,一艘大中型集装箱船70%负荷航行一天产生的PM2.5相当于21万辆国四卡车的排放量。如何解决“促发展”与“保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决议,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所使用的燃油中,硫含量不得超过0.5%。我国早于IMO,今年1月1日就在沿海地区“超前”实施了严格的“限硫”措施。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领跑船舶环保标准的“限硫”战役中,既得益于中国在保护全球海洋环境领域一贯体现出的大国担当,也与中国船用燃油、船用主机、润滑油脂、船厂、船东等产业链相关单位的强有力的环保科技支持密不可分。
润滑油科技赋能 迎接“限硫令”落地
企业做环保,是“态度”,更是“技术能力”。对全球海运产业链的参与者来说,投身海洋环保,不仅要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更要有足以支撑态度落地的科技能力。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作为中国船用润滑油脂的代表企业,早在多年前就前瞻布局了环保船用油项目,利用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实力,全面落地了新一代环保润滑科技,在这项关乎国家海运战略安全与环保百年大计的行动中,悄然执行了自己的央企使命。
(图: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自主研发的佳蓝船用尾气净化液应用于“雪龙2号”,保障南极科考的绿色环保)
长城润滑油紧密跟踪国际船舶环保法规制定动态,早在几年前就铺开了针对新一代低硫燃料船用主机润滑油展开预研和认证工作。先后推出了5040、50100等多个系列的船用润滑油,开始在30万吨级VLCC上开始4000小时行船试验,并成功通过了国际船用主机厂商的OEM资格认证。
长城润滑油还自主开发出了佳蓝AUS40 船用尾气净化液,适配新一代船舶降低氮氧化物排放装置(SCR),有效降低船舶有害物质排放。佳蓝AUS40 船用尾气净化液是亚太地区唯一通过美国石油学会认证产品,其通过SCR装置与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反应,生成无害的水和氮气,NOx转化率达80%以上,能够极大地减少船舶尾气的排放。同时,佳蓝尾气净化液采用高纯度碳酰胺水溶液配方技术,具有无毒、无色、无味的优点,避免对海洋造成二次污染。
如今,载有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使用的就是佳蓝AUS40尾气净化液,兑现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人类最后一方净土的环保承诺。除此之外,长城润滑油还开发了食品级润滑油脂产品,用于船舶艉轴及减摇鳍等水下部件的密封润滑,大幅降低船舶航行对水体的污染。
目前,从两冲程发动机用油到四冲程发动机油,从中速柴油机到低速柴油机、高速柴油机、尾气净化液、食品级润滑油……在新标准落地之前,长城润滑油环保产品线,已经提前布局,满足了全球最严格环保标准海域的船舶行驶要求,为航行于五洲四海的中国远洋船舶,包裹了上了一层具有科技内涵的“环保油膜”。
社企共建绿色生态 还大海“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也在憧憬着属于自己的“碧水蓝天”。然而环保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化工程和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策扶持与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为了实现船舶更加环保的排放水平,船用主机、润滑油脂、船厂、船东等产业链相关单位也必须密切配合,协同部署。长城润滑油母公司中国石化就已经连续投入3000亿用于船用燃料油油质量升级,到2020年,中石化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全球几大主要船用主机供应商,也纷纷加快了对低硫燃料的适配进程,推出了满足最新排放标准的船用主机和尾气净化系统。
作为海洋环保的标杆企业,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不仅以科技助力环保落地,与中船重工、中船三井等企业在环保产品的应用上紧密合作。同时也在业务上支持海洋环保事业,比如加大4L铁桶、吨箱以及液袋产品等可回收产品及包装的生产及销售比例。在废油存储和运输方面,长城润滑油也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
燃料、润滑、动力系统、排放处理系统的全面升级,充分说明,只有环保科技的超前运用,才能让保护海洋环境的“新规”有效落实。
如今以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为代表的众多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标杆企业,正在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不断升级,以环保科技赋能,推动船舶环保能力的综合提升。这不仅是对“地球母亲”的环保承诺,也是对如何有效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课题的一次积极探索。
未来,相信以“IMO2020”新规为契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凝聚出的绿色润滑油纽带,一定会通过航运走出国门,辐射世界,为大洋上的航运“巨无霸”们保驾护航。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