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三天的轨博会带给我们的是意料之外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冲击,来自世界行业巨头畅想未来时如孩童一般的天真和激动。西门子、西屋制动、康明斯和中国中车负责人在分享各自对于轨道交通的愿景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让未来的人们在最快的时间实现最大的位移”。这句“工程师气质”的“宣言”背后蕴含的是人类对速度的不懈追求,对自然极限的终极挑战。
这一切并不是想入非非。
“未来,我们要有没有轮子、铁轨的轨道交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如是说。
能够实现“贴地飞行”的磁浮列车,轻得超乎想象的碳纤维地铁车辆,只在科幻小说中见过的“真空管道运输”。当我们还沉浸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给旅程带来的爽快时,科学家已经绞尽脑汁在不远的将来让我们坐上时速上千公里甚至更快的“超级列车”。“旅行顺畅,仿佛驶在空中”,比飞机还快,甚至超音速的跨界轨道交通系统已在酝酿。
冲击,来自中国企业在会场侃侃而谈“闲庭信步”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起步是从“学生”做起的。20年前,中国还没有多少人知道“高铁”这个“新鲜物种”的存在。但现在,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高铁基础设施网络,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近3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
中国高铁的安全稳定和适用性强是两张响当当的“王牌”。在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窗台、小桌板上,从矿泉水瓶倒立,到硬币和签字笔“叠罗汉”……花样不断翻新的这类“测稳”视频在网上热传,不断让世人啧啧称奇。中国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集成了大量应对极端环境的技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荒漠铁路等一系列“建设禁区”都被一一攻破。
在博览会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中车、中国通号、中国铁建重工等企业,时不时就会接收到来自世界其他大企业寻求合作的意向,还与来自欧洲、北美、日韩、非洲、亚洲等20个国家的35个高规格代表团形成系列合作成果。
冲击,来自现场智能绿色产品体现的大胆创新和尊重自然。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业的“想象力”无限延伸。
“自动唤醒、自动运行、自动故障诊断及自动清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叫阿全,大名——全自动驾驶地铁车辆,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列车自动控制。”轨博会举行的前一天,上海地铁18号线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车株机公司下线,被称为“全球最聪明的地铁”的列车“阿全”让观众直呼“不可思议”。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环境友好、绿色节能已经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最重要的议题。这背后不仅体现了节约资源的“经济思维”,更有业界看待自然和环境的“理念之变”,那就是,轨道交通不是人类征服和改造世界的手段,而是促进地球更和谐、完整、美好的方式。
如何实现绿色环保?不少企业已有创新性的探索。
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产品已经全部实现零排放,为机车的绿色发展指引了方向。
已在长沙运营3年多的磁浮快线,具有低噪音、零排放、低辐射等特点,可以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解决方案。
美国康明斯公司副总裁曹思德预测,电气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和储能技术,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的应用,都是铁路的发展方向;即使是柴油机技术,也将更清洁、更高效。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都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深刻改变。如今,轨道交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让“片刻即达”不再是“想象的未来”,中国企业亟须抓住机会。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