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有关部门开展了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审核信息表显示,在企业申报补贴的236881辆新能源汽车中,共有207409辆通过了审核,总共将下发220.27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在获得补贴的企业中,商用车企业无疑成为了“最大赢家”。获得补助金额最高的是宇通客车,共计45.9亿元。比亚迪紧随其后到手后的补贴金额为34.6亿元,排名第三的则是中通客车,将获得11.2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不过,对于长期依赖新能源补贴的企业来说,当下绝不能再将国家给予的补贴作为重要、甚至是主要收入来源了。国家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电动车的普及,但是却多了一丝“拔苗助长”意味。
当减轻补贴之后,市场立刻出现震动,从七月逐渐退补以来,新能源市场已经出现连续三月的同比下滑。没有补贴卖不动,有补贴赔不起,这样的市场模式还是存在着众多不合理与弊端。随着国家将对于新能源行业的补贴渐渐向基础设施方面倾斜,市场逐渐适应“后补贴”时代,届时市场才会度过动荡趋于平稳。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产销大国,市场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程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很多消费者选择纯电车型还是由于补贴的优惠与牌照、限行等政策的约束,所以如何真正让大多数消费者真正接受“电动化”转型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此次公示的审核信息表中,有接近24亿元的补贴资金未能通过审核,原因主要在于车辆的行驶里程未能达到2万公里。例如奇瑞汽车因行驶里程数不满2万公里而被核减的数量为3344辆。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出现了营运新能源汽车的闲置问题,相关部门要求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从注册登记日起,2年为期,如果运行不满足2万公里的不予补助,并在清算时扣回预拨资金。“
这一要求除了为防止“骗补”以外,还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良性发展。由于质量高的车辆能保证更高的出勤率,更容易达到累计行驶里程的要求,市场也会更愿意青睐这一类产品,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
除了行驶里程不达标外,电池组能量密度与推荐目录不一致、未接入国家监管平台、驱动电机功率与推荐目录不一致、关键零部件发票信息与推荐目录不一致等也成为了阻碍车企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原因。
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车辆信息表(部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