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车主维权行动中,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维权横幅和召回公告上,“机油”两个字是特别常见的,什么烧机油、机油乳化、机油增多。
而且这不是一两个品牌或者一两个车型的事,基本上只要是个知名的车企,都爆发过关于机油的风波,都因为机油被喷过;涉及的车辆随随便便就能上几十万台,有时候卖出去多少辆就得召回多少辆。
一辆车可能发生的故障有无数种,为什么车企们老在机油上栽跟头呢?机油为什么会成为汽车的“阿喀琉斯之踵”呢?
咱们得先从机油这东西开始说起,所谓机油,准确来说应该叫“内燃机专用润滑油”,用于润滑发动机的零件,能起到减少摩擦、帮助冷却降温、清洁管路、防止腐蚀等一大堆作用。如果没有机油,发动机会因为内部金属零件硬碰硬摩擦力太大,而无法运转,就算强行动起来了,也会很快磨损。
如果把汽车发动机比作人体的话,那么燃油是它的食量;而机油,就是它不可或缺的血液。
众所周知,人天天吃了饭补充能量,然后去上厕所蹲坑排毒,却不用天天换血。汽车其实也一样,燃油要经常去加,但机油却不用经常换,通常是5000km/6个月或者10000km/12个月换一次。
这是因为机油平时都呆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里,虽然会反复使用,但是受污染的速度很慢,也根本不会有大的损耗。
我们举个典型例子,机油是如何润滑汽缸与活塞的。
在发动机的活塞运动时,润滑系统将机油送进汽缸,机油在附着在汽缸壁上。
活塞上有一个叫做“油环”的部件,随着活塞上下,油环会不停“刮”走汽缸壁的机油,把它送回润滑系统的管道里,然后下次润滑系统再送机油进来,油环再把机油刮掉,如此往复循环。
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件事:第一,活塞和汽缸壁始终都有机油在润滑;第二,机油不会流到活塞上面,不会跟燃油和空气混合在一起燃烧。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复杂?其实,为了让机油能起到润滑的作用,又始终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会被污染或者泄漏,发动机内处处都是这么复杂的设计。
人类的科技史上有个规律,越复杂的玩意,越是容易出错,因为需要极其极其准确的计算,极其极其精密的加工,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有一个环节遗漏,绝对出故障。
如果润滑系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给机油一个封闭环境,那么等待着这个车型的,就是新一轮“机油门”。
壮观的一点的,就是机油直接泄漏到外面,通常是因为外力破坏才会这样,相当于人被砍了一刀大出血。
而维权横幅上常见的烧机油问题,属于内伤,等同于人体的胃出血。
烧机油的原因通常是,润滑系统的密封性有问题,在发动机将燃油和空气混合燃烧时,机油也漏了过去,一起被烧(消化)掉了。长此以往,作为血液的机油就越来越来少,需要不停输血。
至于机油乳化和机油增多,根源也是润滑系统不密封了,只不过它们和烧机油的故障正好相反,不是机油漏出去了,而是别的东西掺进了机油里。
机油乳化,是指机油凝结成了非常粘稠乳状物,有点像人得了严重高血脂。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水混进了机油里,可能来自车辆的冷却水,也可能是外面的雨水、洗车水,然后水跟机油产生了反应,凝结成乳状物,可能就会堵住管道,就像人得了高血脂容易血管阻塞。
机油增多,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要拿人体打比方的话,就是给一个没病的健康人疯狂输血,还输的是鸡血。
鸡血本来应该做成美食下肚对吧?而对应在汽车上,燃油本来也应该是拿来燃烧的,但是活塞、气缸等部位的故障,就会让燃油不断渗入机油里。因为两者形态相似,所以不会产生乳化的效果,只会看起来机油在莫名变多,让你感觉物质守恒定律被颠覆。
就像鸡血没有人血的功能一样,燃油也没有机油润滑的作用,它只会不断稀释机油,最终造成机油完全失效,或者因为液面太高点亮故障灯。
就拿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田机油门”来说,厂方就已经承认了,是发动机中的燃油混入机油导致的。
这种问题在通常情况很难察觉,因为混进去的燃油,会因为发动机温度逐渐升高而从机油里挥发出来,回到它原本该呆的地方,被发动机燃烧掉。
但是在寒冷地区的话,发动机温度升高比较慢,如果是短途行驶,温度就更上不去了。这样就会导致燃油不断混进机油,最终让发动机亮起故障灯。
这就完美诠释了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啊。
如果你仔细看看有关机油召回公告,虽然大多有关润滑系统失去密封性,但你会发现各个品牌给出的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是设计时没设计好,有的是零部件用了残次品,有的是装配时手抖……一字一句,都在哭诉精密的润滑系统有多脆弱。
相关评论